首页 > 健康养生 >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2025
09-05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软,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是阴阳之脉也。

以上讲的是正常脉象的五层特点,呼气与心肺相关,吸气与肾肝相关,在呼气和吸气的转换之间,是脾脏接受水谷精微的时候,所以脾脉居于中位(不浮不沉)。浮脉属阳,沉脉属阴,所以称为阴阳。是说在标准正常脉的情况下,用手压压每一层,会发现力道的大小和感觉是:

浮涩而短的肺位<浮大而散的心位<缓而大的脾位>弦而长的肝位>沉而软滑的肾位。

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阳脉见寸口,浮而实大,今轻手浮之更损减而小,故言阳虚;重手按之反更实大而沉,故言阴实。)

此段揭示了脉诊中 “位-势”动态对比 的核心逻辑:

浮取候阳(表/气),沉取候阴(里/血)。

当脉象在浮沉两层呈现 强弱倒置(如浮弱沉强,或浮强沉弱)时,提示机体存在 本质与表象相反的病理状态(寒热真假、虚实错杂),为临床危重病辨证提供核心依据。

经言: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言之,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然:经言如此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涩者阴也,短者阴也。所以言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以言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之逆顺也。

这段经文阐释了“三阴三阳脉”的本质并非六种脉象同时出现,而是通过 六种基础脉象要素(浮、沉、长、短、滑、涩)的阴阳组合 来概括复杂脉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以下是核心解析:

核心概念解析

1.六种脉象要素的阴阳属性

脉象要素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