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低估的千古名方,通心阳强过丹参片,活血胜过三七粉,横扫胸闷胸痛 不少人认为冠心病的核心问题就是血管堵了,所以一提到调理,就想着用三七粉活血化瘀,或者用丹参片疏通血管。但在中医理论里,冠心病对应的病症是“胸痹”,其发病根源远不止血管堵塞这么单一。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经典古方,它既能温通心阳,又能化解痰浊,还能活血化瘀且不损伤正气,对于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为什么中医常说“不通则痛”?从中医视角看,心脏的正常功能依赖心阳的温煦。当人心阳不足时,体内的寒气与痰湿就容易聚集在胸部,导致血管因受寒而收缩,血液运行速度随之减慢。再加上长期情绪焦虑、熬夜耗伤正气等因素,痰湿与瘀血会逐渐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阻滞。情况较轻时,人会感到胸闷、气短;严重时,胸口会有沉重压迫感,部分人还会伴随后背疼痛。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古方,就是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瓜蒌薤白半夏汤。这个方子虽然只有瓜蒌、薤白、半夏、白酒四味药,但配伍极为严谨,各药功效互补,针对胸痹的核心病机发挥作用。 1. 瓜蒌瓜蒌在中医里常用于宽胸散结、清热化痰。对于胸痹患者而言,它能直接作用于胸部,化解淤积在心口的黏痰与浊湿。当痰湿被清除后,血管所受的压迫会明显减轻,血液运行的阻碍也会随之减少。 2. 薤白薤白性温,归心、肺、胃、大肠经,其核心功效是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它能温煦心阳,增强心脏的温通功能,改善因心阳不足导致的寒凝气滞问题,促进血脉通畅,缓解因寒邪阻滞引起的胸部疼痛。 3. 半夏与白酒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对于体内顽固的痰湿,它能有效化解并排出,减少痰湿对血脉的阻滞。而白酒性温,能辛散温通,作为引经药,它可以引导其他三味药的药效直接作用于心脉,加快药物吸收,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帮助排出体内的瘀血与痰浊。 之前遇到过一位冠心病患者,他表示自己经常在凌晨因胸痛憋醒,即使做过支架手术,症状仍反复发作。观察其舌苔,可见舌苔白厚且腻,手指甲颜色发紫,结合症状与体征辨证,属于心阳不振、痰瘀互结证。 于是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基础上,加入了两味活血化瘀的药材。用药一周后,患者反馈胸口的压迫感明显减轻,仿佛“压着的石头被挪开”;坚持用药三个月后复查,发现血管狭窄程度有所减轻,如今每天晨练打太极,也不会出现气短、胸痛的情况。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胸痹的证型并非单一。有的患者以痰湿壅盛为主,有的以瘀血阻滞为重,还有的是心阳亏虚程度较深,因此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加减调整。比如瘀血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加入川芎、红花增强化瘀效果;寒气较重的患者,可加入桂枝以加强温阳散寒的作用。切忌不辨证候,直接照搬原方自行服用。 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找到导致“胸痹”的根本原因,比如心阳不足、痰浊阻滞、瘀血内停等,再针对性地调整方药,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的效果,而非单纯针对“血管堵塞”这一表面现象。#中医健康##心血管健康百问百答##中医##健康科普##冠心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58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