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雄志 华阳论道 2023-12-05 08:30 发表于北京
《阴阳别论》和《阴阳类论》讲阴阳的病机,非常精彩,也很难理解,我们一句一句讲。
《阴阳类论》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
先讲一阴。“一阴”指少阴,“二阳一阴”指阳明和少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说的是阳明病。“二阳一阴”,就是指阳明病,石膏配知母,护阴津,甚者用玉女煎。这一条是在告诉大家,阳明病的本质特点是“二阳一阴”。“一阴”指的阴液;“二阳”指的是阳明热证。阳明病的特点是一阴不胜二阳,它会导致阴液损伤。外感热病最重要的是存津液,用白虎汤或者玉女煎。这是第一个类型。
《阴阳别论》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第二个类型,“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我们的枳陈姜汤也主之。枳实、陈皮、生姜,胃络通于心。第一个类型是热中证,而后者是寒中证。寒中证表现为用枳实、陈皮、生姜来治疗胸痹、背痛、善噫、善欠,胸中气塞,短气。阳明病和少阴的关系,我们说阳土所生在君火,阳明寒中之证,经常影响少阴。出现胸痹,烦躁,似喘不喘,似呕不呕,心中愦愦然无奈者,那是生姜半夏汤,是情志病;而这个胸痹是枳陈姜汤,枳实、陈皮、生姜,剂量要大,效果才比较明显。这是二阳一阴的病,它是寒中;热中就是外感热病,白虎汤,石膏配知母。
《阴阳类论》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藏,外为惊骇。“三阳一阴”指太阳和少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藏,外为惊骇”。“三阳一阴”,太阳脉胜,就是寸脉浮,用桂枝、甘草;如果单纯表现为惊恐,加龙骨、牡蛎,这就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如果出现独行狂语,到处跑,就是寸脉浮,尺脉弱,三阳寸脉浮,一阴尺脉弱,用防己地黄汤。这叫做太阳胜少阴。二阳,是阳明所胜,要存阴液;三阳,是太阳所胜,发为惊骇、惊恐。惊恐这个病,我们在《重订伤寒杂病论》太阳误治,误汗亡阳,讲了很多,讲的就是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代表方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还有救逆汤这些处方;如果到处跑的话,独行狂语才考虑防己地黄汤。
《阴阳类论》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说的是少阳和少阴的疾病,导致心脏疾病。脉“代绝”,心律不齐。心脏疾病发生心律不齐,为什么出现“喉咽干燥”?因为咽喉干燥是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咽喉干燥是少阳病,而且这个病常常由咽部链球菌感染导致心内膜炎。为什么“病在土脾”?“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这个讲的就是一个典型的病毒性心肌炎。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心肌炎,表现为下利脉促,就是心律失常。腹泻,“病在土脾”。“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就是下面腹泻,上面喘促。这叫“一阴一阳代绝”,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讲“一阴一阳”,少阳和少阴的关系,我们举《伤寒论》的例子来说明。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34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