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传统中医理论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独特视角,其中六经辨证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治疗思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从六经病的辨证体系,反映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共性,不仅在治疗各种外感疾病上可以作为学习典范,在各种的内伤杂病的治疗中也是启发治疗思路的钥匙,恶性肿瘤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证特点符合六经辨证的特点,根据“有是证用是方”、“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有着许多可以从《伤寒论》中借鉴的内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医肿瘤专家王三虎教授的理论与临床经验,从六经论治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六经理论基础
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六经辨证源自《伤寒论》,其体系以阴阳为总纲,将外感病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证候,归纳为六个不同的证型,用以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然而,六经辨证并非仅适用于外感病,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六经各有其生理病理特点,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表现出相应的六经病证。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六经论治恶性肿瘤的具体应用
(一)食管癌从太阳论治,小青龙汤主之。
理论依据:太阳经主人体之表,为诸经之藩篱。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袭人,太阳首当其冲。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津液不循常道,到处流动成饮,日久凝聚成痰,不仅阻塞气道,也可阻塞食道,进而造成气机滞涩,吞咽不利。
《素问・阴阳别论》中“三阳结谓之隔”,这里的“三阳”即指太阳。风寒邪气从太阳入里就可以形成噎膈。《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明确提到“噎”,为从太阳论治食管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与王三虎教授提出的“风邪入里成瘤说”相契合。
方剂分析:小青龙汤中麻黄、桂枝解表散邪,干姜、细辛温化寒饮,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燥湿化痰。加用麦冬、百合滋阴润肺,兼顾阴液亏耗;红参补气扶正;威灵仙、瓜蒌、桔梗宽胸利膈,化痰利咽,以缓解食管阻塞症状。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肝癌脑转移昏迷从阳明论治,大承气汤效验。
理论依据:阳明主燥,司胃肠传导。当肝癌发展至脑转移昏迷阶段,若出现痞满燥实坚等症状,实为阳明腑实证。《伤寒论》第30条:“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提示通腑泄热可逆转邪热内闭神窍之危候。此时,阳明腑气不通,邪热内盛,上扰神明,导致昏迷,故需通腑泻下,使邪有出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方剂分析:大承气汤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积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助大黄泻下实热;厚朴、枳实行气破结,消痞除满,四药合用,峻下热结,使燥屎得下,邪热得泄。大柴胡汤则和解少阳、通下阳明,适用于邪实正未衰者,方中柴胡疏利肝胆,大黄、枳实通腑,白芍缓急,半夏和胃,配合其他药物,可进一步调理患者机体功能,控制肿瘤发展。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肝胆恶性肿瘤从少阳论治,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
理论依据:少阳经涵盖三焦和胆经,为表里之间的枢纽。由于肝胆相连,肝胆恶性肿瘤多呈现寒热胶结、正虚邪实之象。小柴胡汤“寒热并用、补泻兼施”的特点,恰合此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后加减法中就有“胁下痞硬者……去大枣……加牡蛎”的明示,提示其可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此外,肝癌、胆囊癌引起的黄疸,除与阳明病相关外,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湿热向寒湿转化,或湿热未尽,脾肾阳虚,阴寒已见时,可从少阳论治。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临床应用:治疗肝胆恶性肿瘤,王三虎教授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对于肝癌、胆囊癌引起的恶性腹水,用小柴胡汤疏利三焦水道,配合五苓散化气行水,常加鳖甲、穿山甲增强破结之力,配合四逆汤温阳,防止苦寒伤胃。对于黄疸,根据不同阶段,配合阳明病篇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退黄、疏利肝胆气机,或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湿热向寒湿转化之证。
方剂分析:小柴胡汤中柴胡疏解少阳半表之邪,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二者合用,和解少阳;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扶正,调和诸药。五苓散中泽泻、猪苓、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使水湿从小便而去。鳖甲、穿山甲软坚散结,四逆汤温补肾阳,增强机体阳气,以对抗肿瘤之阴寒之邪。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清热利湿,柴胡桂枝干姜汤则寒热并用,调和阴阳,针对黄疸不同阶段的病机进行治疗。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乳腺癌、甲状腺癌、癌性发热从三阳合病论治,麻黄汤、白虎汤、小柴胡汤合方或柴葛解肌汤屡效。
理论依据:三阳合病是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发病。近年来,王三虎教授认为乳腺病与风邪关系密切,三阳合病是乳腺癌的初期表现。《名医别录》载麻黄“字乳余疾”、细辛“下乳结”,结合少阳经的循行线路以及“乳房属胃”之说,形成了乳腺癌初期以小柴胡汤加麻黄、细辛、石膏、蒲公英等从三阳论治的观点,符合《素问・五常政大论》“汗之则疮已”的经旨。
对于甲状腺癌,其初期用荆防败毒散,这是基于王三虎教授提出的“风邪入里成瘤说”,以及对《神农本草经》载荆芥“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名医别录》中“推陈致新”的5个药中柴胡升清、前胡降浊的认识。
肿瘤患者临床常见发热且难医,往往由感冒引起,症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或寒热往来,头晕目眩,面色通红,口干口渴,舌苔薄,脉数,符合三阳合病表现,采用“三阳合病,治从少阳”的思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临床应用:在乳腺癌初期,以小柴胡汤加麻黄、细辛、石膏、蒲公英等药物治疗,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对于甲状腺癌初期,应用荆防败毒散疏散风邪,化痰散结。对于肿瘤患者因感冒引起的发热,采用小柴胡汤和麻黄汤(或桂枝汤,关键在有汗无汗,有无咳喘)、白虎汤同用,常能迅速取效。
方剂分析: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节枢机;麻黄、细辛发散风寒,通络散结;石膏清热泻火,与麻黄配伍,可清解表里之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用于乳腺癌初期风邪与热毒互结之证。荆防败毒散中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疏散风邪,柴胡、前胡、川芎、枳壳、桔梗、茯苓、甘草等药物协同作用,具有发汗解表、散风祛湿、化痰止咳的功效,针对甲状腺癌初期风邪入里、痰气郁结之病机。治疗癌性发热时,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调节人体气机;麻黄汤(或桂枝汤)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解表散寒;白虎汤清热生津,三方可针对三阳合病的复杂病机,使邪有出路,热退身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腹部恶性肿瘤从太阴论治,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常用。
理论依据:《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从这个条文来看,太阴病提纲所描述的症状与腹部肿瘤的表现高度相似。“腹满而吐”,且强调“吐”,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很可能是由于实质性肿块导致;“自利益甚”,说明下利越来越严重;“时腹自痛”,伴有腹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提示不能盲目攻伐,因为可能存在肿块,这些都符合腹部恶性肿瘤的一些临床表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临床应用:对于脾肾阳虚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王三虎教授常用四逆汤治疗,以附子、干姜温阳散寒,配合红参健脾,顾护胃气。在临床中,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还可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如理气、化痰、散结之品,以综合调理患者机体功能,缓解腹部胀满、疼痛、呕吐、下利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方剂分析:四逆汤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壮阳,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干姜温中散寒,助附子温阳之力;红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胃,增强机体抵抗力。三者合用,可温补脾肾之阳,改善患者因脾肾阳虚导致的虚寒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配伍其他药物,可针对腹部肿瘤的具体病机进行综合治疗,如理气药可缓解腹部胀满,化痰散结药可针对肿块进行治疗。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六经论治恶性肿瘤,是基于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的结合,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系统、全面且具有个性化的思路。王三虎教授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六经辨证,能够准确把握恶性肿瘤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所表现出的病机特点,从而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取长补短,提高恶性肿瘤的整体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海彬,周红光,李黎,等.六经辨证在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8,59(09):797-799.DOI:10.13288/j.11-2166/r.2018.09.020.
[2]吴雄志.肿瘤六经辨证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
[3]贾堃,贾宁.中医癌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4]王三虎.肿瘤可从六经论治[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国北京市北京市,2015:37-39.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12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