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说有脂肪肝,血脂也高”“颈动脉有斑块,动脉硬化了”——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一刻,不少人心里发紧。其实脂肪肝和动脉硬化就像“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根源都是血脂代谢乱了:脂肪堆在肝脏里成了脂肪肝,堵在血管里就慢慢硬化成斑块。
对付它们,不用只盯着西药,3个中成药就很管用——血脂康胶囊、丹香清脂颗粒、绞股蓝总甙片,既能清掉肝脏里的脂肪,又能软化血管里的斑块,一文说清怎么选、怎么吃,帮你把身体里的“脂垃圾”慢慢清出去。
先搞懂:脂肪肝和动脉硬化,为啥是“难兄难弟”?
肝脏是血脂的“代谢工厂”:吃进去的油、糖,会在肝脏里变成胆固醇、甘油三酯,再通过血液运到全身。可要是吃得太油、动得太少,肝脏的“代谢机器”就转不动了——脂肪排不出去,堆在肝细胞里,就是脂肪肝(肝里脂肪超过5%就算);没代谢完的血脂飘在血液里,慢慢粘在血管壁上,就像水管里的水垢,时间长了血管变硬、变窄,就是动脉硬化。
更麻烦的是,这俩病会“互相拆台”:脂肪肝会让肝脏对血脂的调控能力下降,血脂越乱,血管斑块长得越快;而动脉硬化导致血流变慢,肝脏供血不足,代谢脂肪的能力更差,陷入“越堵越胖、越胖越堵”的循环。
所以调理不能“单打独斗”,得既清肝脏脂肪,又通血管瘀堵。下面这3个中成药,就是“双管齐下”的高手。
第一种:血脂康胶囊——“脂肪肝+高血脂”的双效药
血脂康胶囊是临床最常用的“调脂药”之一,尤其适合“脂肪肝合并血脂高”的人——比如体检时甘油三酯超了、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高了,同时B超说“肝内脂肪浸润”,吃它既能把血脂降下来,又能慢慢清掉肝脏里的脂肪。
它的“调脂护肝”本事,藏在“红曲”里
别看它成分简单,核心就是“特制红曲”,但里面藏着“天然调脂高手”:
– 天然洛伐他汀:直接降血脂
红曲里含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其实就是天然的洛伐他汀——它能钻进肝脏,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就像给胆固醇的“生产线”踩刹车,让血液里的总胆固醇、坏胆固醇少一点;同时还能促进肝脏产生“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就像给血液里的“坏血脂”装个“回收站”,把它们拉回肝脏代谢掉,甘油三酯也能跟着降下来。
– 不饱和脂肪酸+甾醇:帮肝脏“减负”
红曲里的不饱和脂肪酸(比如亚油酸)能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让肝细胞里堆的脂肪慢慢分解;甾醇则能“竞争”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从源头减少肝脏的“脂肪原料”。动物实验显示,它能直接抑制脂肪在肝脏沉积——很多人吃3个月,B超复查会发现“肝内回声变均匀了”,脂肪肝程度轻了一级。
– 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改善“脂堵”症状
中医看脂肪肝、高血脂,多是“痰湿瘀堵”——肚子胀、没力气、头晕,都是痰湿堵了气血。血脂康能除湿祛痰、健脾消食,不光调脂,还能缓解这些不舒服:比如吃完后腹胀轻了,走路也不那么累了,这是因为脾胃运化好了,肝脏的代谢负担也跟着轻了。
谁适合吃?
– 脂肪肝(轻中度),同时血脂异常(甘油三酯≥1.7mmol/L或坏胆固醇≥3.4mmol/L);
– 平时总觉得乏力、腹胀,吃点油的就恶心;
– 对西药他汀不耐受(比如吃了肌肉疼),想换温和的调脂药。
临床数据显示:吃6个月血脂康,甘油三酯能降20%左右,坏胆固醇降15%,B超下肝脏的脂肪浸润面积能减少10%-15%。注意:每天2次,每次2粒,饭后吃;定期查肝酶(每3个月一次),肝肾功能不全的人先问医生。
第二种:丹香清脂颗粒——“动脉硬化+斑块”的“清瘀药”
要是体检说“颈动脉有斑块”“血管弹性差”,同时总觉得头晕、胸闷(血管堵得有点明显了),光降血脂不够,得赶紧把血管里的“瘀堵”化开——丹香清脂颗粒就专门干这事,既能清血脂,又能活血通血管,让硬化的血管慢慢“软下来”。
它的配伍,是“清脂+通瘀”的组合拳
方子含丹参、川芎、红花、降香等8味药,每一味都对着“血管瘀堵”发力:
– 丹参+川芎:通血管的“黄金对”
丹参是“活血第一药”,含丹参酮、丹参素,能扩张血管——不管是冠状动脉还是颈动脉,都能帮着“撑开一点”,改善血流;还能抗血小板聚集,避免斑块旁边形成血栓(斑块+血栓,堵得更快)。川芎更厉害,能“行气活血”,就像给瘀堵的血管“吹口气”,让血流动起来,缓解头晕、胸闷(很多人吃1周就觉得“脑子清亮了”)。
– 红花+降香:破瘀又护血管
红花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对付血管里的“深层瘀堵”——比如斑块周围的小血栓,它能慢慢化掉;降香气香辛散,能带着其他药的药效直达血管,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破了,斑块更容易粘上去),减少斑块“长大”的可能。
– 山楂+泽泻:清脂又祛湿
山楂不光能消食,还能“化脂”——它含山楂酸,能分解血液里的甘油三酯,配合丹参降血脂;泽泻能利水祛湿,把血液里的“湿浊”(多余的脂肪、水分)跟着尿液排出去,让血液变稀,流得更顺畅。
适合这样的人:
– 动脉硬化(超声提示“血管壁增厚”),或有颈动脉斑块(软斑、混合斑);
– 平时头晕、胸闷,活动后加重(脑供血、心肌供血不足);
– 血脂异常以“胆固醇高”为主,同时舌下青筋明显(血瘀的表现)。
临床反馈:吃3个月丹香清脂颗粒,颈动脉斑块的“体积变化不大,但密度变高了”(软斑变硬斑,不容易破),头晕发作次数也少了。注意:它是活血药,出血性疾病患者(比如胃溃疡出血)别吃;经期女性暂停吃。
第三种:绞股蓝总甙片——“轻度脂代谢乱”的“调理药”
有些人体检问题不算重:脂肪肝是“轻度”,血脂只是“边缘升高”(比如甘油三酯1.8mmol/L,比正常高一点),但总觉得没精神、睡不好——这是身体在提醒“代谢有点乱了”,不用吃太强的药,绞股蓝总甙片正好适合,温和调脂,还能帮着“养身体”。
它的强项是“整体调代谢”
绞股蓝是“药食同源”的植物,里面的“绞股蓝总甙”是核心成分,作用很全面:
– 调脂不“猛”,温和达标
它能轻度降低甘油三酯、坏胆固醇,同时升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能把血管里的坏血脂运走),适合“血脂刚超一点”的人——比如年轻人熬夜、吃外卖多,血脂轻度异常,吃它不用怕“伤肝伤肾”,像“给代谢踩个’慢刹车’”。
– 保肝又安神,改善“脂堵”状态
它能改善肝脏的微循环,帮肝脏更好地代谢脂肪,对轻度脂肪肝有“辅助调理”作用;还能“益气安神”——很多脂代谢乱的人睡不好、没力气,绞股蓝能缓解疲劳,让睡眠变踏实,身体的代谢也能跟着“慢慢回正”。
– 适合长期吃,当作“代谢保养药”
药性平和,没什么明显副作用,就算没到“病”的程度,只是“代谢偏乱”(比如肚子容易胀、大便粘马桶),也能吃它调理,相当于给身体“清一清脂垃圾”。
适合这样的人:
– 轻度脂肪肝(肝脂肪含量5%-10%),血脂轻度异常(在“边缘值”);
– 平时乏力、睡眠差,不想吃太强的调脂药;
– 想预防脂代谢乱(比如有脂肪肝家族史,或经常吃高油饮食)。
注意:每天3次,每次2-3片,温水送服;少数人吃了会有点恶心,饭后吃能缓解。
3种药怎么选?记好“3个对应”
最后说句实在话:药只是“帮手”,改习惯才是“根本”
这些中成药虽好,但别指望“只吃药不改变”——脂肪肝和动脉硬化的根源是“吃得多、动得少、熬夜多”,所以调理得“药+习惯”一起上:
– 吃对饭:少吃高油高糖(比如油炸食品、奶茶),多吃芹菜、木耳、燕麦(帮着清脂);
– 动起来:每天走30分钟,每周练2次力量(比如靠墙静蹲),帮肝脏代谢脂肪;
– 别熬夜:熬夜会打乱肝脏代谢节奏,让脂肪更难排出去,尽量11点前睡。
要是脂肪肝到了“重度”(肝脂肪超过25%),或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超过50%,别自己吃药,赶紧找医生——该用西药用西药,该干预干预,别耽误。
说到底,脂肪肝和动脉硬化都是“身体代谢的预警”,及时调理就能慢慢逆转。选对药、改好习惯,肝脏清了、血管软了,身体才能轻快起来。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06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