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许多耳鸣患者朋友,自己买药吃的现象。你像大家熟知的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自己买药吃的耳鸣朋友很少有得到改善和缓解的。
有的朋友甚至,还严重了!
中医将耳鸣分为7大类型,不同类型的调理方法是截然不同的。今天带你辨清证型,避开用药误区,找到最适合你的调治方案。
风热侵袭型耳鸣
这类耳鸣呢,患者一般会感到耳朵里面有吹风声,有憋气、阻塞感,听力也会稍有下降,自听声音增强。同时呢,还可能伴随着头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外感风热的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数。
这是由于七窍相通,相互影响,风热循经上扰耳部,导致耳部经气痞塞不宣,才导致的耳鸣。
在治疗上,中医讲疏风清热、散邪通窍,常用银翘散、蔓荆子散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
肝火上扰型耳鸣
耳鸣声音通常比较大,如同潮声或风雷声,在情绪恼怒或抑郁之后突然发作或加重。同时还可能出现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头痛头晕、夜寐不安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时,需要清肝泻火、开郁通窍,常选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泻青丸等药物,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痰火郁结型耳鸣
这种耳鸣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患者平时饮食不节,喜欢食用肥甘厚味的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郁化火,上壅耳窍。
中医治疗以化痰清热、和胃降浊为原则,选用清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半夏天麻丸等药物。
脾胃虚弱型耳鸣
脾胃虚弱型耳鸣患者,耳鸣声通常如蝉鸣或蚊子嗡嗡声,持续不停,且在劳累后加重。还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面色萎黄等症状,唇舌淡红,舌苔薄白,脉虚弱。
治疗上注重健脾益气、升阳通窍,选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来进行加减。
气血亏虚型耳鸣
气血亏虚型耳鸣的患者,耳鸣声如小溪流水声,低微且时轻时重,只要稍有劳累,耳鸣就会鸣响不息。同时,还伴有面色少华、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倦怠乏力等症状,舌淡苔白,脉细弱。
在治疗上,需要通过补养气血来改善症状,可选用归脾汤等方剂进行调理,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等。
肝肾亏虚型耳鸣
肝肾亏虚型耳鸣多见于中老年人,耳鸣声细小,音调较高,如同蝉鸣,昼夜不息,夜间更为明显。患者还会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五心烦热等症状,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时需补肾填精、滋阴潜阳,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耳聋左慈丸等药物,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肝肾亏虚型耳鸣都适合用六味地黄丸,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用药。
肾阳亏虚型耳鸣
耳鸣声低沉,如同鼓声,且在夜间加重。同时,伴有四肢不温、腰膝酸软、肢凉溺清、夜尿频多等症状,舌淡,脉沉细或沉迟弱。
治疗应以温肾壮阳、祛寒通窍为原则,可选用金匮肾气丸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药物如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等。
为什么耳鸣不能随意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要适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耳鸣,其症状除了耳鸣外,还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
但是呢,如果是肾阳虚,服用六味地黄丸非但不能缓解症状,还有可能加重。
在出现耳鸣症状后,切不可自行盲目服用六味地黄丸,一定要先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证诊断,明确证型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耳鸣 #中医
温馨提示:本文为科普分享,内容仅用于健康科普交流,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诊断或治疗。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563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