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湿疹反复、瘙痒难忍?著名中医教授:分 3 型内外合治,从根上解决
2025
08-06

湿疹反复、瘙痒难忍?著名中医教授:分 3 型内外合治,从根上解决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湿疹是出了名的 “顽固派”:红斑、水疱、渗水、脱皮反反复复,痒起来抓得皮破血流也停不下来。有人从头到脚都长,有人偏偏盯着阴囊、手肘不放,西药抹了一堆,停药就复发。

名老中医张志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皮肤专家,总结出一套 “辨证施治” 的办法 ,不管是急性发作的红肿渗水,还是慢性肥厚的粗糙脱皮,分 3 大证型,内服药 + 外用药双管齐下,不少人多年的湿疹都慢慢稳住了。

一、先搞懂:湿疹为啥总缠上你?

中医里没有 “湿疹” 这个词,但张志礼指出,那些 “浸淫遍体、渗水不止” 的皮疹,早在古代就有记载:长在耳朵叫 “旋耳疮”,长在阴囊叫 “绣球风”,长在小孩脸上叫 “奶癣”…… 不管长在哪,根源都离不开 3 个字:风、湿、热。

  • 湿是根本:吃多了辛辣、油腻、海鲜,脾胃运化不了,就会生 “湿”;再淋了雨、环境潮湿,外来的 “湿” 钻进皮肤,内外夹攻,湿疹就冒出来了。
  • 热是帮凶:湿在体内积久了会化 “热”,热越盛,皮肤越红、越烫、越痒,渗水也越多。
  • 风是推手:“风” 性善变,会带着湿热到处跑,所以湿疹会蔓延、会时好时坏,痒得让人坐立难安。

如果拖得久了,湿热耗伤气血,皮肤失去滋养,就会变厚、粗糙、脱皮,成了慢性湿疹,更难好。

二、3 大证型对号入座,内服药 “精准灭火祛湿”

张志礼把湿疹分成 3 种主要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用药大不同,对照看看你属于哪一种?

1. 热盛型:红肿渗水、痒到发疯,急性发作最常见

典型表现:皮肤突然发红、肿胀、发烫,像被热水烫过,很快冒出密密麻麻的小水疱,一抓就破,渗水止不住;痒得钻心,越抓越肿,还可能发烧、心烦、大便干、尿发黄;舌头红,苔黄腻。

根源:体内湿热太盛,像 “烧开水” 一样沸腾外溢,多是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张老自创的石蓝草方是这类湿疹的 “克星”,核心药:生石膏、板蓝根、龙胆草、车前草、黄芩、生地、丹皮、赤芍药、马齿苋、六一散。

  • 生石膏、黄芩 “浇灭” 皮肤的热;
  • 龙胆草、车前草把湿从小便排出去;
  • 生地、丹皮凉血,不让热邪伤皮肤;
  • 板蓝根、马齿苋清热解毒,防止感染;
  • 六-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

临床数据显示,这个方子治急性湿疹,比传统药方快近一半。

加减:心烦失眠加莲子心、黄连;大便干加少量大黄;渗水太多加冬瓜皮、泽泻。

2. 湿盛型:皮疹淡红、渗水粘腻,总好不了

典型表现:皮肤没那么红,但有点肿,冒出淡红色的小丘疹、水疱,渗水不算多但很粘,结黄痂、脱皮;痒得厉害,抓了之后渗水更多;平时觉得嘴里发粘、不想喝水,肚子胀、大便稀;舌头淡,苔白腻。

根源:湿比热多,像 “沼泽地” 一样糊在皮肤里,多是亚急性湿疹,或体质弱、脾虚的人容易得。

治法:清脾除湿,少加清热用清脾除湿汤加减,核心药:生白术、枳壳、生薏米、生芡实、生扁豆、黄柏、生地黄、黄芩、茵陈、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

  • 白术、薏米、芡实、扁豆、枳壳健脾,让脾胃能 “消化” 湿气;
  • 黄柏、茵陈、黄芩、车前子把湿排出去;
  • 白鲜皮专门止痒,对付湿疹的 “痒” 特别管用。

如果是长期脾虚、反复起疹的人(比如老人、小孩),还要加当归、丹参养血,让皮肤有 “营养” 修复。

3. 脾虚血燥型:皮肤变厚、粗糙脱皮,慢性湿疹的 “标配”

典型表现:湿疹拖了很久,皮肤变得粗糙、肥厚,摸起来硬邦邦的,颜色发黑,一抓就掉皮、流血痂;痒得晚上睡不着,越抓越厚;平时没力气、不想吃饭、睡不好;舌头淡,苔白。

根源:脾虚太久,气血不足,皮肤 “饿” 得变厚了,多是慢性湿疹。

治法:健脾养血、润肤止痒用健脾润肤汤,核心药:党参、茯苓、白术、当归、赤白芍、熟地、丹参、鸡血藤、白鲜皮、苦参、蒺藜、首乌藤、地肤子、陈皮、枳寒风。

  • 党参、茯苓、白术补脾胃,从根源减少湿气;
  • 当归、熟地、鸡血藤养血,给皮肤 “加餐”;
  • 白鲜皮止痒,首乌藤安神,让晚上能睡好(睡好了湿疹才好得快)。

如果皮肤干得像树皮,还可以加麦冬、玄参滋阴,让皮肤变 “润”。

三、外治法:不同阶段用不同 “药膏”,别瞎抹!

张老强调:湿疹外用药不能乱涂,急性期用错了会更严重,慢性期用错了会更顽固,分阶段用才管用。

  • 急性红肿渗水期:用马齿苋、蒲公英煮水,放凉后用纱布湿敷(6-8 层纱布蘸药水,拧到不滴水,敷在患处,每次 30 分钟),一天 4-6 次,能快速止渗、消炎。湿敷后抹点氧化锌油,保护皮肤。
  • 亚急性丘疹脱屑期:没那么多水了,但还有小疹子、脱皮,用黄连膏、氧化锌膏外涂,又保湿又止痒。
  • 慢性肥厚期:皮肤又厚又硬,用大枫子油、甘草油混合抹,或用肤疾宁贴膏(小面积用),慢慢软化皮肤。注意:别用刺激性强的药膏(比如水杨酸),会越用越肿。

四、“防复发” 叮嘱:3 件事比吃药还重要

  • 管住嘴:辛辣、海鲜、酒精、浓茶别碰,这些会 “喂饱” 湿热;多吃山药、薏米、冬瓜,帮脾胃祛湿。
  • 别瞎抓:越抓越痒、越肿,痒得厉害时用凉毛巾敷一敷,或按按周围皮肤转移注意力。
  • 避潮湿:少淋雨、少穿紧身衣,出汗了及时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爽。
  • 湿疹虽然顽固,但张志礼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分清类型,内调脾胃、外护皮肤,再配合忌口和护理,大部分人都能摆脱 “越抓越重” 的怪圈。

    注:仅供中医专业医师参考,不做为个人用药指导。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