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出汗很正常。但有些人,在不热的地方也爱出汗,甚至只是安安静静吃顿饭,就满头大汗,衣服都湿了。这就不太对劲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气虚,常用玉屏风散来补气止汗。但用了之后,汗没止住,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可能不在气,而在阳——特别是脾胃的阳气不足。
中医认为,汗是身体里的水分变的。而脾胃,负责消化食物,转化成气血供给全身。要正常运转,需要足够的脾胃的阳气。阳气充足,才能: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和水液。不让汗随便流出来。
当脾胃阳气不够了,消化吸收能力变差。更关键的是,管不住汗孔了,身体里的水分就控制不住地往外跑,变成汗流出来。更麻烦的是,这会形成恶性循环:
脾胃阳气不足 → 汗止不住地流。
汗流得太多 → 又会损耗阳气→ 脾胃阳气更虚…
如此反复,身体就越来越虚。
针对这种脾胃阳气不足导致的多汗,中医有个经典的思路是温补脾胃的阳气。这里介绍一个方子:黄芪建中汤。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个方子主要用四味药:
黄芪: 主药。大补脾肺之气,尤其擅长固表止汗。 就像给身体加一道坚固的“围墙”,把汗关住。
桂枝: 温通阳气,帮助身体散发生命活动需要的“热”。 能带动黄芪的力量走表,增强固表作用。
白芍: 滋养阴血,同时能收敛。 一方面补充汗液流失的“基础物质”,另一方面帮助黄芪把汗“收”住,防止它外泄。
炙甘草: 补益脾胃之气,调和药性。 让整个方子作用更温和持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四味药配合:黄芪和炙甘草 重点补益脾胃之气。桂枝提供温阳的动力。白芍配合黄芪收敛固涩止汗,并补充阴血。共同达到补益脾胃、温养阳气、固表止汗的效果。 脾胃阳气足了,固摄汗液的能力恢复了,汗自然就少了。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527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