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内家功夫,不在肌肉有多壮,而在体内空间有多大!高手一拳打出,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肋骨如城门洞开,丹田似风箱鼓荡。这种力量不是靠蛮力硬挤,而是靠体内空间的精准腾挪。
打拳有起式,就有收式。练功三个事,架形,动态,功劲。把握好这三大方面,你会掌握好拳学。功法不要随便换,认准一门东西,就去深入,早晚窥其全貌。等有了内功,你就会玩了,再涉猎其它功法,以求精深。
站桩,就踏踏实实,吃透桩功。筑基功,就认认真真,做好抻功。拳架是个综合性的东西,好比上学,从一年级念起,一层一层往上读,学问是积淀出来的。所谓顿悟,是在理上,功夫还需渐修出来。
人的意义,在于超越自我。这与岁数没关系,与心态有直接关系。许多人练功只顾着活动手脚,却忘了四肢最大的作用其实是拉抻躯干。内腔空间大,不是肚子大,是内腔被腾开了。有了空间,内动就会很如意。
怎么打开内部空间,用外部抻拉功法。四肢干什么用的,就是用来拉抻躯干的。拉抻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体内打不开,没有空间,你的提吊丹田或腹部自旋,程度不会太高,因为没有足够的地方,提供给内动。
所以,你要了解,外部拉抻,是为了打开内部空间,有了空间,就有可能出现高质量内动。形意拳名家郭云深当年教弟子站桩,必先让人双臂上举、脚跟离地,像吊线木偶般向上牵引。他说:’这不是在练手臂,是在用胳膊当钩子,把五脏六腑都吊起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八卦掌宗师董海川传下一式’托天桩’:两脚并拢,脚尖外展,膝盖相抵,臀肌收紧。双臂向两侧高举,目光追随手尖,整个人如被无形绳索向上提拉。老辈人讲,董公练此功时,能感到腹股沟像琴弦般绷紧,内脏自然归位。
曾有弟子偷懒只练套路,董公让他做此式不到半分钟就浑身发抖,这才明白:’原来我的身子一直没打开!’背部肌肉横向扩开,打开肩胛骨,是为了给开肋腾出地方。你的内部空间够大,就不会影响正常呼吸,肺循环是独立的。
各组织活动之间,不要相互干扰,前提条件就是,空间够大。背部不开,肋骨就难舒展。太极拳名家杨露禅教推手时,总要先让人练习’肩胛开合功’:抱球站桩,仅用背部肌肉带动肩胛骨开合。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他的得意弟子王兰亭能连续快速开合百次,后背活像两扇门板,开合间竟带出风声。背打开了,肋骨有了空间,开得更大。没有肌肉不是好事。僵死的肌肉,也不是好事。肌肉拉抻,出弹性,是好事。
弹性出空间,有了空间,提吊丹田与腹部自旋,就会更加顺畅。练内功,要先扩膛,膛练出量。内部长期,都堆在一起,得不到疏通和运动,好比室内不透风,内环境会出问题。
当你的基本功到位了,内动产生了,再由内而外的做,动态贯通,这就是练拳架,要做的事情。八极拳’贴山靠’的威力,全在背阔肌的瞬间扩张。李书文演示时,让人用长棍顶住其后背,他肩胛一开,棍子’咔嚓’断为两截。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旁观者回忆:’那不是靠蛮力,就像后背突然长出翅膀,把棍子给撑炸了!”筋长一寸,劲长三分’是外家话,内家要诀是’腔开一分,劲透十分’。真正的功夫不在皮肉撑胀,而在那一口气能游走的方寸之地。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94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