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问:希望师父详细讲讲大承气汤的要点?
蔡师答:大承气汤证,那内容可多了,有些人怕冷也有大承气汤证,有些人不出汗也有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在今天症状可太多了!
弟子Y问:师父我还是比一般人怕冷,但是最近晚上盖不住被子,踢被子,梦多。
蔡师给弟子Y把脉:脉软为热,手心汗渍渍的,这不是大承气汤证又是什么呢?吃大承气汤,热气泄掉,营养上来就不怕冷了。营卫根源还是肠道营养,肠道转不动,营卫上不来。
弟子Y说:可是我吃了芒硝会吐凉水。
蔡师答:那就吃了大承气汤喝点米稀饭,还可以先用不加芒硝的大承气汤喝几天,觉得大便不通畅,难受得厉害了,再加点芒硝。
弟子Y:不加芒硝那不是小承气汤吗?
蔡师答:小承气汤不行,虽然不用芒硝,但量还是大承气汤,结肠那里的病离了大承气汤怎么也治不好。
小承气汤歌诀:
小承轻下热结管,阳明腑实实痞满,
二朴三枳四大黄,妙在同煎泻力缓。
小承气汤厚朴用二两,枳实三枚,大承气汤呢?
大承四黄三合硝,五枚枳实八朴调,
枳朴先煮后硝黄,实燥痞满峻下疗。
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厚朴是小承气汤的四倍,没有厚朴,结肠那个地方的病推不动,枳实少了也不行。而且小承气汤里大黄与枳实、厚朴同下,大承气汤是后下硝石、大黄,就这一点区别,专走结肠,就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弟子Y:我用桃核承气汤行吗?
蔡师答:不行。你晚上盖不住被子,这就不是表证了。桃核承气汤有桂枝,那是解表的。
桃核承气汤歌诀:
桃核承气五十桃,四黄二硝二桂草,
瘀热互结蓄下焦,少腹急结如狂疗。
弟子Y再问:我还有一个症状,比如您坐在我面前,我却感觉很远,这是怎么回事?
蔡师答:目不了了,还是大承气汤证。
《伤寒论》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写的都是生活,赶到热病出现,补药没有了,都是泻下药,大小承气汤出现就不用甘草、生姜了,断定是热。大承气汤证出现,小承气汤用上也不管用,减不足言嘛!其他承气汤也不行,只能用上大承气汤,药量还要到位,吃过人就舒服了。
大承气汤是治疗大病、危重病的秘方!大承气汤证我又增加了一百条新症状、新条文也不止啊!不把我这一辈子的经验融入进去,还要错误下去,少有敢用的。
大承气汤,到了一定年龄,人人都需要!还能补肾!这个秘密我不讲就没几个人讲了。有的老板饿得受不了,其实是里面空了,看着脸大,腿也大,就是没有屁股了;屁股缩小,这是肾亏,把下面掏空了,抽干了,把下面耗没有了,肉就小了。吃下大承气汤,拉下许多大便,慢慢吃慢慢吃,时间长了就有劲了。
为什么肾虚脾虚?一饿就烧心,马上就不行了,是什么道理?一饿胃里面就空了,大肠气就会回到胃里,大肠气太厉害了!就是毒!回气到胃里,回到胃里能承受吗?到胃里就不行,空耗脾阴肾精,人发抖,大肠有火有热往上冲。不要听他讲饿,更不要信患者说大便一天一次,那没有用,那还是大肠热,用大承气汤。
上次来了一个女病人,瘦的都不成样子了,坐那儿,汗一会儿湿一身衣服,一会儿又湿一身衣服,蔡师给她用桃核承气汤,芒硝用得多,有人问,她这么瘦,你敢用这么多芒硝吗?
弟子说:她是大肠里的热把血分里的水都烧干了。
蔡师说:对呀!三阳发汗是表,表解汗除,不伤人!大承气汤的发汗是大肠的热通到肺上来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个汗不是我们身上的寒水了,她是把脏腑的津液提出来了,《内经》有讲“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水谷要经过大肠和小肠的吸收和分泌,分别出清浊,清者为液,由小肠吸收,浊者就为糟粕,由大肠传导出去,大肠还能把精华的液渗透出来,就是“津”出来。大肠就像管理调度运输的官员一样,能够传导糟粕也能传导水液,所以称之为“传导之官”。
大肠传导,其功能关键在于一个“津”字,《灵枢经》“经脉篇”说:“手阳明大肠经脉,……是主津所生病者。”所谓“津”,在《灵枢经》“决气篇”之中是这样定义的:“腠理发泄,汗出溱溱(qin),是谓津。”“汗出溱溱”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只能渗出而不能回流的意思。
大承气汤这个汗是人体造血、造骨髓的精华营养,淌到最后人就很瘦,越来越瘦,热耗着,怎么也不会胖。大肠里如果不能生津液,不能存津液,这个病就看不好。
芒硝速度最快,荡热不行,不伤津液,《伤寒论》为何使用承前启后的“承”,说明不是伤人之方,是用来治病的,病去津液来复,正气才能重生,正如前人所说“正足邪自去,邪去正乃安,正气内守,邪不可干”,之所以用大承气汤,这是一个扶正祛邪的好方子。后人不敢用,错也!错也!自古至今,大承气汤证误死了多少患者,不可胜数!
我们看看少阴病篇:
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
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清,心
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
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你看看,为何《伤寒论》反复使用“急下”这个字眼?我们得慢慢思考医圣的想法,医圣提到急用的方子不多,反复提到急用的就更少了。治病如救火!刻不容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大承气汤证熬炼日久,伤少阴,这是热结旁流伤少阴,时间一久,肾脏就焅干了,需要急下存阴,热不去,阴不存,这是《伤寒杂病论》的原意!
有人说少阴病脉沉细微,这不是大承气汤证,这就是只会辩方不会辩证,错也!真正的大承气汤证,正气足的人传经,脉象出现滑数;少阴病出现大承气汤证,这是久病体弱之人,脉象就大不起来,《伤寒论》还是用大承气汤。
三阳要是研究不明白,大承气汤永远也不会明白。这样的医生不管治病,表面上感冒治好了,承气汤证永远存在里面,除不掉高热,治不了大病,很多都藏在大承气汤里面。
弟子:承气汤是三阳之外的汪洋大海,它是另外的一个层次!
蔡师:你看我写的四阳证,人身上有四把火,大肠这把火最重!你看市场上卖猪大肠的,有的大肠白白的,那是没有病的;有的大肠发黑,就是承气汤证的症状。有的人承气汤证都带几十年了,没有人知道,死后扒开肠子就是黑的。我们看女劳疸病人解黑大便,也就明白了。
你们将来在临床上见到大病,就能见病知源了。不明白这些,你别看他弱,只要症状确切,那《伤寒论》用的方子不会搞坏。他诸承气汤用的那个承前启后的“承”,不是沉入海底的“沉”,这个“承”字是救人,不会把人搞坏!
对《伤寒论》的一字一句,我们都要把他理解下来,为什么我把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等七个承气汤的条文全部都聚集到一起?哪个人真正懂了,哪个人研究到位了?我们要好好地学,用心地学,认真地学!
不要管他假象、虚像,只要症状出现,确实是大承气汤证,那就能使,那是没有疑问的!承气汤方,他的范围大,跟三阳是一样的,三阳的范围也大。你看那条文几十条,承气汤在各个病都有条文,你看六经全都设有承气汤,少阴本来没有大承气汤证,医圣借他设的,所以这叫一个方子多用!
因此,仲景的方子,一方应百症,就是这个意思。你看少阴篇没有承气,那不要紧,阳明证有这个方子,借来用就是了。你知道这些,将来你们遇到大病危重病就可以搞定了。
随便你什么病,就在六经表里表外,人体就是这些事情,你若是通了,一通百通,你再遇到疾病就不会糊涂了,三阳痛苦多是外感,内脏痛苦多是实证,你若掌握这两个方向,哪有没有效果的?
认证与辩证是两码事!这个问题你若分不开,说不定就会走错路!白虎汤证出现了,你还设附子理中汤,那还行吗?这就是大方向的问题!
蔡师指出:治病方——桂枝汤;保命方——理中汤;救命方——大承气汤;湿热病——茵陈蒿汤。宜仔细体悟之!
蔡师说:附子理中汤就不了命,无热之人他只能保住不死慢慢吃!
那大承气汤证出现了,你若不认识想不到,或者认识到了,而用药却不到位,没有办法救,除非承气汤,你救不了的!那一肚子热气,疼得手不可近了,你还用大补啊?这一碗承气汤下去,大便一拉,好了,那真是药到病除,功同良相!
蔡师说:那些所谓的吃补药、温热药而疾病好转的案例,都是偏于寒证的,大肠没有多少热的。一个是时代不同,以前人们肠子里面油垢少;一个是年龄不同,少年人多要补,老年人多要泻!
这是蔡师多年深研《伤寒论》和实践后的金玉良言!我们宜仔细体悟之!!
末尾,另附小诗一首,以表此情:
百读伤寒百动心,六经辩证妙绝伦!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惟有大仁生大智,恨乏捷才效微忱。
自从一读蔡师后,始觉从前错用心。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53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