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师早年当兵,复原后拜师学医,一无文凭,二无执照,备受艰辛,此则医案就是蔡师早年四处行医时的一个医案,对蔡师影响颇深。
一个老奶奶,六十多岁,膀胱炎,最难过的就是小便发烫,一年四季总觉得子宫发烫、发热,百药无效。时方派的医生按照淋病去治,治了半辈子,结果还是痛不欲生。请蔡师诊治时老奶奶已经卧床不起。
老奶奶看上去,面黄肌肉。蔡师问其得病有多长时间了?患者说有三十多年了。
蔡师再问:可收有原来的处方?
患者说有,并拿出两本书《万病回春》和《百病良方》,书本都已经发黄,书里夹着各种各样的各种字体的处方,既有医生开的单方,也有患者自己抄来的偏方、秘方,数目众多,简直不可胜数。
蔡师把这些处方足足看了有很长时间,主要有八正散、导赤散、猪苓汤、六一散、五苓散、四君子汤、四物汤等。
蔡师见有这么多方剂,都没有治好老奶奶的病,即感到此事难为,况且老人年事已高,也恐出差错,担不起责任,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恐惧。
遂继续问:您把年轻时候最初得病之时的症状说一说,您年轻的时候吃饭胃口好不好?有没有胃病?可怕冷?
患者答:我年轻的时候吃饭还可以,一直都有老胃病,常常胃里感觉不舒服,吃过饭肚子感觉闷胀,常年怕冷不舒服。年轻的时候胃口还可以,等到年龄一大,吃饭越来越少,渐渐地一天就只能吃两顿饭,吃多了不消化,肚子撑胀难过。
老奶奶继续说:我到了五十岁以后就不敢出门了,天天怕冷,关上门还觉得冷,就是夏天在床上也要盖着厚被子睡觉,到现在还是怕冷。
蔡师听后,为老人诊脉,发现其双脉沉、细、弱、迟,脉无起色。根据老人的脉象和病史,蔡师突然大悟,这是一个虚寒的胃病!
这本来是中焦虚寒的病,却被误认为是湿热病进行治疗了一辈子,除湿又必伤脾胃,岂不冤枉。
于是,蔡师继续问:您年轻时饿了胃可疼?
患者答:饿了胃疼,吃撑了也难受,受凉了胃就胀,吃冷的不舒服,有时吃热的也不舒服,我是老胃病,治疗了一辈子,也没有碰到一个医生能治好我的病。
蔡师又问:您以前胃里可有嘈杂感,吐酸水,烧心感?
患者答:这样的情况都有,年轻就有。
蔡师再问:您现在按着胃看看疼不疼?
患者答:不疼。
至此,蔡师清楚了:这位患者是年轻时胃中虚寒,脾虚胃也寒,起初是理中汤证,医生误治,脾胃又被凉药所伤,胃气弱不能抗邪,身上天天受凉,时间一久,胃里化热,才有烧心感,吐酸水,这是标准的寒热错杂的半夏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又被延误了,时间一久,脾胃的中气衰败,大气下陷,造成热归膀胱。
蔡师沉思许久,之后为老太太开了理中汤合桂枝汤,重用干姜加附子,加上六一散,药量比较大,只开了一剂,喝两天,晚上吃一顿,临睡再吃一顿。
次日早饭后,蔡师即前去患者家中看望老奶奶,一进门就看到老奶奶在床上坐着,满脸笑容。
蔡师见到老奶奶笑了,就知道药物的效果肯定不错,愈加成竹在胸。
老奶奶对蔡师说:你是活神仙呀!你开的药真神,我吃了一顿,半个小时后,身子下面就不烫了。
至此,蔡师彻底了悟此病,是医生误治日久,引起胃热下陷;胃的正气下陷,正不能守中,胃里的热气下到了下焦的少腹、膀胱、子宫。
蔡师由此想到了《伤寒论》里的阴吹病,并由此知晓什么叫胃气下陷。
这个病,很多医生都认为是下焦湿热,其实此证是正气不守中,阳气下陷,患者体内的中阳不能自保,故患者既没有食欲,亦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
其体内没有真阳,才造成患者天天怕冷,不能离开被窝。这种怕冷不是太阳风(即桂枝汤证,亦即太阳表虚证)的怕冷,是患者体虚的怕冷,其身体内仅存的阳气全部下坠聚集到下焦,造成下焦发热发烫等症状。
蔡师由此知道何谓理中、建中。
这个病若发生在男人身上叫前列腺炎,发生在女人身上叫膀胱炎。男人的前列腺炎在阴茎里。小便难下,尿等待等,尿道有灼热感。女人也有尿道的症状,另外女人的耻骨上面始终感觉难过,手不按时也有感觉,手按着更有感觉,这是湿热下注,膀胱的热下注,难过的位置与男人不同。
有时犯病就觉得尿频、尿急、尿不尽,这种热往往是膀胱湿热,热恋膀胱造成的,另外还有大肠热造成,肠热不泻引起的热结旁流,肠热熏蒸膀胱。膀胱里有湿热,两热纠结在一起,常常难过,肛门坠胀,子宫坠胀,好像生孩子那种感觉,尿急、尿不尽,二便不通畅,患者十分痛苦。
《伤寒论》第106条说: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桃核承气汤是治疗便结膀胱热的实证,这个方子也能治疗妇人来月经时肚子坠胀难过,月经血色偏暗,有血块。
这个方子还能治疗中年人的健忘症,读书记不住,女人拿着锅铲找锅铲,抱着孩子找孩子,骑驴找驴。
桃核承气汤治疗老年痴呆也是一个号方子,老人出门不认得路,回不了家,这个方子狠吃狠泄,吃好为算,对这个病下手要很。
<蔡师指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另一张方剂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膀胱湿热、大肠热同时出现,方用桃核承气汤加猪苓汤加上六一散。此方用过,病解后,不久又反复,这是中焦虚寒证,那就理中汤加六一散,治愈为止。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52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