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6.15抄方笔记
心绞痛在中医中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其核心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脾、肾气虚为主,标实则与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年老体衰,可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痰瘀内生,痹阻心脉,形成“不通则痛”的病理基础。病程初期多表现为气滞血瘀,胸阳不振;若迁延不愈,则痰瘀互结,脉络绌急,疼痛加剧;甚者因心阳暴脱而危及生命。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痰瘀毒互结、脾胃升降失常等复杂机制贯穿疾病始终,形成“虚-瘀-痰-毒”的动态病机网络,需通过活血化瘀、通阳散寒、祛痰解毒等多法联用以标本兼治。
1.心痛饮
方药:紫丹参30g,三七粉2g(冲服),真降香5g,薤白10g,远志10g,琥珀粉2g(冲服),醋柴胡5g,杭白芍药10g,五味子5g,青橘叶10g,全栝楼15g,卧蚕草10g,党参10g,炒枳壳5g,苦桔梗5g,炙甘草5g。
用法: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每日1剂。晚间服药时,以药汁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功效:活血理气,化淤通络,宽胸宁神。
2.化淤宁心汤
方药:旋复花9g,桃仁9g,赤芍药9g,制香附9g,朱茯苓9g,丹参15g,红花6g,参三七粉1.8g(吞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三七粉分2次吞服,每日1剂。
功效:化淤活血,宁心调气。
3.益气温通方
方药:党参20g,桂枝12g,丹参18g,川芎15g,赤芍药18g,荜拨12g,细辛3g,高良姜10g,陈皮10g,香附子15g,红花3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温通,理气活血。
4.加味四妙勇安汤
方药:当归30g,玄参30g,金银花30g,丹参30g,甘草3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2剂。
功效:活血化淤,解痉止痛。
5.养心宣痹汤
方药:紫丹参25g,石菖蒲10g,远志10g,鸡血藤15g,夜交藤15g,郁金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6.通痹活血汤
方药:栝楼15g,薤白12g,制半夏10g,檀香6g(亦可用真降香代替),丹参15g,川芎10g,当归尾12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服时加白酒10ml冲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胸阳,活血化淤。
7.温阳通痹汤
方药:黄芪30g,党参30g,全栝楼30g,薤白15g,制半夏15g,橘皮15g,桂枝10g,白术9g,炙甘草9g,干姜6g,枳壳12g,生姜12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通心阳,益气和中。
8.羊藿叶饮子
方药:淫羊藿叶10g,何首乌20g,玉竹10g,当归20g,栝楼皮20g,薤白15g,附子10g,肉桂15g,生地黄15g,麦门冬15g,降香1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回阳。
9.温阳通脉汤
方药:桂枝9g,降香6g,广木香6g,枳壳9g,栝楼皮15g,红花4.5g,当归12g,川芎9g,丹参15g,茯苓12g,泽泻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心阳通脉痹,化淤浊利水湿。
10.通冠宣痹汤
方药:栝楼实15g,薤白15g,半夏15g,丹参30g,檀香15g,砂仁10g,红花15g,川芎15g,赤芍药15g,细辛3g,荜拨10g,田三七10g(为末,冲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通阳宣痹,活血化淤,泄浊化痰,降逆和胃。
11.柔肝养心汤
方药:全栝楼18g,薤白头9g,白芍药9g,紫丹参9g,当归9g,桃仁9g,远志肉9g,木瓜9g,络石藤9g,茯苓、茯神各9g,潼沙苑子9g,珠儿参12g,广郁金9g,延胡索4.5g,熟女贞子9g,炙甘草3g,五味子2.5g,炒枳壳4.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柔肝养心,活血通络。
12.利气活血汤
方药:熟附子6g(先煎),太子参12g,炒当归18g,薤白头6g,沉香末1.8g(分吞),朱茯苓12g,煅牡蛎30g(先煎)。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其中沉香末分2次吞服,每日1剂。
功效:宽胸理气,温中通阳,补气活血。
13.清宫汤
方药:上大黄1.5g,竹沥10g,栝楼皮12g,枳壳4.5g,郁金4.5g,竹茹10g,石决明15g,杭甘菊花6g,煨天麻2.5g,连翘心10g,竹叶卷心10g,黛灯心草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泄郁火,疏导痰气。
14.温肾益气汤
方药:附子10g,川芎10g,延胡索10g,仙灵脾10g,黄芪15g,白术15g,补骨脂15g,丹参15g,党参15g,石菖蒲15g,红花10g,干姜6g、三七片6片(冲服)。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温阳益气,活血通脉。
15.加味五味异功散
方药:党参15g,茯苓15g,白术9g,白芍药9g,麦门冬9g,陈皮6g,五味子6g,佛手12g,郁金12g,草决明12g,山楂12g,甘草6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2剂。
功效:健脾益气。
16.益气活血汤
方药:人参15g,黄芪40g,当归20g,赤芍药20g,川芎15g,红花15g,丹参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心,活血化淤。
17.丹参温胆汤
方药:陈皮12g,半夏12g,茯苓12g,枳壳10g,竹茹10g,栝楼15g,石菖蒲10g,郁金10g,丹参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化痰,行血通脉。
18.调理心脾汤
方药: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2g,白芍药12g,桂圆肉10g,酸枣仁12g,茯苓15g,枳壳10g,生姜3片,大枣5枚。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
19.建中通痹汤
方药:老红参10g,川椒5g,干姜5g,饴糖2匙,吴茱萸5g,草豆蔻10g,生姜5g,丹参30g,降香5g,甘松10g,公丁香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饴糖分2次冲服,每日1剂。
功效:温中补虚,宣痹止痛。
20.疏肝通痹汤
方药:柴胡10g,广郁金10g,枳壳10g,紫苏10g,川厚朴10g,丹参15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10g。
用药: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理气解郁,化淤通痹。
21.消通痹汤
方药:荆三棱15g,莪术15g,赤芍药15g,当归15g,荜拨10g,黄芪20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逐淤化痰,软坚散结消积。
22.参麦益心汤
方药:人参10g(另包,先煎),麦门冬10g,五味子15g,桂枝10g,细辛2g,丹参30g,何首乌15g,茯苓12g,山楂1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养阴,通阳活血。
23.活血通脉汤
方药:黄芪30g,党参30g,麦门冬15g,丹参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药15g,桃仁10g,红花10g,檀香10g,枳壳10g,香附10g,延胡索15g,桂枝10g,甘草5g。
用法: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益气化淤,通脉止痛法。
24.血府逐淤汤加减
方药:当归10g,赤芍药、白芍药各10g,川芎10g,生地黄12g,桃仁红花各10g,柴胡10g,枳壳10g,川牛膝15g,桔梗5g,炙甘草9g,毛冬青30g,白檀香3g。
用法: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25.自拟冠心I号
方药:人参6g,全蝎6g,水蛭6g,虻虫6g,蜈蚣1条,白僵蚕9g,丹参30g,酸枣仁30g,五味子10g,桂枝9g.
用法:水煎,早、晚分2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化痰祛淤,通阳宣痹。
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37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