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聊脾胃
自从科普脾胃知识以来,我一直跟大家强调:“脾胃问题,三分治,七分养!最忌讳的就是过度治疗”。特别是那些胃粘膜已经受损的患者朋友,脾胃本身就处于虚弱的状态,运化无力,再加上药物都有一定的刺激性,用药过多反而会加重对胃的刺激程度。
所以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精准辨证,对症下药才行!就像脾虚问题,关键就不在于补,而在于运脾。为什么呢?
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意思就是脾在五脏之中,并不像心肝肺肾那样跟其他脏腑有直接的表里关系,是独立存在的;并且脾负责运化水谷给全身提供影响,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脏腑或系统。所以再调理的时候更需要如“抽丝剥茧”般的细致!
再加上如果脾虚,对水谷的运化,食物的消化本来就存在有问题,这时候再摄入大量滋补品,是无法被有效吸收和利用的,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症状加重。
而运脾则通过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来恢复其正常生理状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脾虚问题。所以脾虚,关键不在于补而在于运!
那用药上该怎么搭配呢?下边结合案例个大家分享一个方子:
石先生,52岁,脾胃不适,消化和吸收能力非常差,经常会有腹胀、食欲不振,便溏、痰湿重,双下肢水肿等不适,当地用药调理一段时间之后,情况并没有明显变化,反而还出现了上火、雍滞等情况,于是改投中药调理治疗。
刻诊:舌苔白厚腻,舌质微红,边肿胀有齿痕,脉弱无力。辨证属于肝郁脾虚湿重证
于是结合症状以异功散为底方化裁给出一方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柴胡、肉桂、熟地、甘草
结果经过14剂的调理之后,患者反馈诸多不适均有明显变化,于是原方不变又下7剂,巩固疗效,前后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调整,症状基本消退,后随访2月,也并未出现明显不适!
此方,最“画龙点睛”的一点就是:根据化裁之后加入三味关键药物:柴胡、肉桂、熟地。柴胡疏肝,可’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可以改善肝郁导致的气机问题;肉桂温补,运脾的基础上适当进补,能更好的解决脾虚问题;熟地滋肾精,与肉桂相伍,补中有行,温而不燥。让运中有补,脾胃更加的健康。
结语:
此方还可以稍微加重“茯苓”的用量,借用它 ‘利水不伤阴,健脾不燥烈’的特性,最终保证诸药配合能达到:疏肝木以安脾土,温肾阳以助运化,祛湿浊以复升降等目的。如果舌底瘀滞严重,则可加丹参,湿气过重可加薏苡仁。但是涉及到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END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31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