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门诊实录
朱氏内科非遗传承人 司徒夏昊摄
“朱医生,你说我这个乳腺结节要看多久,中药吃几副才能好?”病人问。
“朱医生,我乳腺癌开刀已经2年了,你说中药还要吃吗?”病人问。
“朱医生,我荨麻疹已经1个星期没有发了,你说中药还要吃吗?”病人问。
“朱医生,我的鼻炎每年春天和秋天会发,现在是好了,但中药还需要喝吗?喝的话还要喝多久呢?”病人问。
同样的疾病不同的预后
每天我都会面对病人的询问中药服用时长的问题,这里我想对病人说,中药治疗的时长可能与你一般认为的不太一样。一直以来我们长期接受西方医学的治疗方案,习惯了接受治疗某一个疾病几天或者几周就能获痊愈的观念,但真实的临床情况要复杂得多。
比如一个普通的感冒哪怕不吃药其疾病全过程也就7天左右就能康复,一个手臂的普通程度骨折恢复时间1个半月到2个月左右,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化疗一般18~24周,这些病因明确,预后可预判的疾病一般都可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时间,不过对于另一类的慢性和疑难疾病就不是这样简单了。
一个糖尿病的病人治疗周期是多长呢?一个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周期是多长呢?一个即患糖尿病又患高血压的病的治疗周期是多长呢?一个肿瘤晚期病人治疗周期又是多长呢?乳腺结节手术后反复复发的病人她的治疗周期又应该是多久呢?
临床上的病人如人间百态,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病情,有个医学生的笑话就是这样说的“老师!为什么我学医这么多年,但一看病才发现病人都不是按照教科书来生病呀?”所以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治疗时长,作为医生其实我也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因为影响治疗时长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尽量按照我的临床经验给大家做一个解答。
以小儿哮喘为例
我从小跟随我祖父朱瑞群抄方学医,我祖父主要看的是小儿病证,其中以小儿哮喘治疗时间最长,根据当时的情况小孩子的哮喘想要断根一般需要2~3年的时间,这和哮喘发病的规律有关系。小儿哮喘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哮喘的前提就是要把鼻炎和咽炎治好,因为一旦鼻炎和咽炎发病就很容易诱发哮喘发作。但鼻炎、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在春秋两季气候温度不稳定的时候最容易发作,所以初诊的患儿如果在鼻炎发作期的时候先治疗鼻炎,鼻炎一般的治疗疗程为2~4周,等鼻炎稳定后开始治疗哮喘,此时其实是看不到明显疗效的,因为哮喘不发作的时候患儿和普通小孩相差不大,能吃能睡也不会有呼吸困难,但这才是根治哮喘的治疗最佳时期,这也是很多患儿家长容易忽视的地方。
如果我们把哮喘发作比喻成一幢大楼发生火灾的话,那当火灾被扑灭之后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把火灾隐患清除掉,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对消防设施进行合理地布置和定期跟换,对乱用的电器、吸烟、违规充电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火灾。但这些工作在火灾没有发生的时候通常被普通人所忽视,人们往往对着熊熊大火才追悔莫及,但对平时预防火灾的意识却不强。而根治哮喘的关键不是在救火的当下,而是在平时的消防管理。
古人更夫常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来提醒大家预防火灾,而气候干燥的季节是火灾容易发生的时期,如果这个季节防火到位,那在雨季发生火灾的概率就更低了。
中医治病也是一样的道理,春秋两季哮喘容易发作,哮喘发作就以止咳平喘为主,夏天和冬天稳定期就要培补脾肺以预防来年疾病再犯。但因为疾病有周期季节性发作的规律,因此治病也就要更着大自然春夏秋冬一个轮回来治疗,如果期间出现哮喘复发那整个一个治疗过程有需要从头来过。所以我儿时听祖父常说治疗小儿哮喘是一个水磨工夫,只有治疗到一年从春天到来年春天不再发作,那才算真的治好了哮喘。
所以如果以小儿哮喘为例,那它的治疗疗程其实最短也需要1年,如果期间有复发那最少也是2年。但儿科其他的疾病比如食欲差,便秘,失眠等如果治疗得当2~4周就能得到明显疗效。
以结节为例
肺结节,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已经成为现代人体检的最为常见的异常指标,如果分级还高的话那还是很有心理压力的。因此对于高危的结节,但又没有到手术的程度时,中医治疗就成为了病人的希望。
结节是正常人体中异常的病态组织,目前现代医学没有非常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但一般来说临床上发现的各类结节有一个发展缓慢的特性(如果增长迅速那需要尽早治疗),换句话说也就是结节增长的病程十分缓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节在身体内产生也非一朝一夕而形成,因此如果用中医的方法消散化解它,那也非一日之功。一般来说临床上结节的变化都是以3~6个月作为复查周期的。许多年轻人来就诊的时候就很不解经常对我发问,为什么喝了两周的药,半年后复查发现结节没有缩小反而长大了,是不是中药没有用?我时常苦笑摇头,想解释却觉得这样的长篇大论门诊怎么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呀。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23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