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咱们不绕弯子,单刀直入聊聊内家拳最基础、也最要命的一关——力关!别以为你撸铁撸得多,肌肉块头大,或者练拳年头久,就真懂这个“力”了。内家拳的“力”,跟你平常理解的,可能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关不过,后面什么气啊、意啊、神啊等等,全都是空中楼阁,白费功夫!
一、内家拳的力,不是肌肉的蛮劲儿!
先得把你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观念给掰过来!很多人一听说“练力”,马上想到的就是健身房那套:卧推多少公斤,深蹲多重,二头肌鼓多高。这路子,在外家拳里可能管用(注意,是可能!),但在内家拳里,方向就错了!
《太极拳论》开宗明义:“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这话说得够直白吧?靠蛮力欺负人、靠速度快打人,那是天生的本能,不算本事!内家拳要练的“力”,是超越这个层次的“学力”,是通过特殊训练方法获得的劲!
那么,误区在哪里?过度依赖局部肌肉紧张发力,必然导致动作僵硬、转换不灵、气血阻滞、消耗巨大。想想你咬牙切齿一顿输出后,是不是气喘如牛?内家要的是“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力量如长江大河,连绵不绝,用最小的消耗发出最大的效果。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二、根基:力从地起,腰为主宰
内家拳的力,源头在哪?脚!大地!这是根本中的根本!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十三势行功心解》) 这十六个字是金科玉律!你的劲,不是胳膊抡出来的,是脚蹬地,借助大地的反作用力,通过腿的传导,在腰胯这个总枢纽进行转换、整合、放大,最后才传递到手(或攻击点)上发出去的!
不信?试试这个:双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全身放松。想象有人从正面推你胸口。如果你只用上半身肌肉去顶,很容易被推倒。现在换种方式:脚趾微微抓地,感觉力量从脚后跟蹬起,顺着小腿、大腿后侧往上走,同时两肾(腰眼)微微向后、向下“坐”(不是撅屁股!),命门(后腰)微微向后撑开,形成一个稳固的“拱形”支撑。这时再让人推你胸口,你会发现稳如磐石!这就是“蹬地、转腰”带来的初步整劲体验。力量从大地借来,经腰整合,贯穿全身。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枢纽:腰胯一转,力贯周身
打个比方:如果说脚是发动机,那么腰胯就是变速箱和传动轴!它的转动(拧转、折叠、开合),是整合全身力量、改变劲力方向、发出致命一击的核心!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太极拳论》) 发不出劲、站不稳?毛病十有八九出在腰腿上!“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十三势歌诀》) 时刻关注腰的状态,保持小腹松静,能量自然充盈。
无论是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形意拳的直进崩炸、还是八卦掌的拧旋走转,腰胯的瞬间拧转、开合、塌缩是关键发力源。比如一个简单的掩手肱捶(陈氏太极),绝不是胳膊抡圆了打出去,而是:
1. 脚蹬地(力起于根)。
2. 转腰(拧腰转胯) (力发于中节,整合)。
3. 松肩坠肘,力达拳面(力传导于梢节)。
整个过程,手臂相对放松,像个鞭梢,力量是由腰胯的旋转甩出去的!这就是“节节贯穿”。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传导:松肩沉肘,力达四梢
力量从腰胯整合好了,怎么高效地输送到打击点?秘诀就在于松开你的“关卡”!肩、肘、腕,这些关节一旦僵硬紧张,力量到这里就被堵住、消耗、反弹了。
“沉肩坠肘”、“松肩沉肘”、“肩要松,肘要坠”… 这类要求在内家拳谱里反复出现,绝非偶然。“力(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强调的也是劲力的连绵和传导的顺畅,不能卡在关节处断了。
想知道如何做到?时刻警惕耸肩!无论站桩、行拳还是发力,双肩要有意识地向两侧、向下“松开、沉落”,想象肩胛骨微微向下、向前“铺开”。肘尖永远有微微向下、向外的“坠意”。手腕要灵活而稳定,不僵不软。这样,力量从腰胯发出,毫无阻碍地直达指尖、拳面、掌根(四梢),形成穿透性的打击效果。试试用这种状态轻轻推墙,体会力量从脚到腰到肩肘手贯穿的感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五、整合:内外相合,形正气顺!
力关的修炼,绝非只练筋骨肌肉。它必然伴随着内在气息的调整、意念的引导和整体结构的协调,这就是“内外相合”。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太极拳论》) 心念专注引导内气下沉(非玄学,指呼吸深沉、膈肌运动、腹压稳定),让力量能沉实、透达;气息顺畅则身体运转灵活,发力自然随心所欲。“身法正者,周身血脉筋络舒畅,气自流通。” 形体结构正确是气血顺畅、力量通达的基础。
要点:
形正: 头正颈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骨架如宝塔,节节对准,才能承重发力。
气顺:呼吸自然深长,与动作开合、蓄发相配合(开吸合呼,蓄吸发呼是普遍规律)。发力瞬间常配合短促的“哼哈”之气(丹田瞬间鼓荡),助力也助通。
意到:意念专注在动作的走向、劲路的传导、打击的目标上。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想象力量像水银一样无孔不入地流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结语:力关是基石,松沉是钥匙
说透了力关,核心就一句话:摒弃局部蛮力,追求整体劲力!它的根基在脚与大地的连接,枢纽在腰胯的灵转,传导在肩肘的松沉,奥义在内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练力关,本质就是练“松沉”二字。松不是软,是卸掉不必要的紧张;沉不是死,是力量扎根大地、贯通周身。
这关练明白了,你打出的拳,就不再是胳膊劲,而是全身整劲,是“千斤不压身,一触即爆发”的穿透力。这才是内家拳力关的真谛!后面的气关、意关、神关等等,都是建立在这块坚实基石上的高楼。力关不破,终身门外!各位同好,咱们共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418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