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四季养生+五季调脏:古法食养让脏腑年轻10岁
2025
07-08

四季养生+五季调脏:古法食养让脏腑年轻10岁

这篇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的养生箴言,将传统四季细化为”五季”体系,在春夏秋冬各72天的常规周期外,特别划分出四季末尾的18天作为”长夏”。

每季72天的划分暗合《黄帝内经》”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为时”的物候规律,季末18天对应中医”长夏属土”学说,通过四个”长夏”实现五行平衡。

孙思邈将五味与五脏、四季精密对应:春属木对应肝,却强调养脾;夏属火对应心,反重养肺。这种看似矛盾的安排,实则蕴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治未病思想。通过调节当季旺盛之脏对应的味道摄入,达到五行制衡的养生效果。

文中”省增”二字大有深意。”省”非全然禁止,而是适度节制;”增”也非过量进补,重在顺势而为。这种动态平衡的饮食观,与现代营养学”膳食均衡”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中医”天人相应”的核心智慧。

《千金方》节选

孙思邈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01】

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季的三个月中,适当减少酸味食物摄入,增加甘味食材,通过饮食调理来滋养脾胃。

此时万物生发,人体肝气旺盛,酸味本入肝经,过量反而会加重肝木克伐脾土。甘味属土能补脾,如春日新生的嫩芽般滋养中焦。

晨起用山药小米粥替代酸味腌菜,午间以红枣桂圆茶代替柠檬水,都是顺应时令的调养。观察早市当季的南瓜、玉米、蜂蜜等天然甘味食材,在烹饪时减少醋的使用,保留食物本味。可尝试将糙米与白米各半蒸煮,既得谷物甘香,又保脾胃和畅。

【02】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季炎热时节,适当控制苦味食物,增加辛味食材,以此养护肺脏功能。

苦味属火入心,过度食用易使心火亢盛反伤肺金。辛味能宣发肺气,如夏日清风疏通气机,帮助排汗散热。

用嫩姜丝凉拌木耳,或在冬瓜汤中加少许白胡椒粉,都是应季之选。清晨采摘带露水的薄荷叶泡茶,午后以紫苏叶包裹新鲜瓜果食用,既得辛香之益,又避暑热之害。

注意辛味宜清淡,避免辣椒等燥烈之物。

【03】

秋七十二日,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金秋时节收敛辛味发散之性,增加酸味食材以涵养肝血。

秋燥易伤肺阴,酸味能生津润燥,同时收敛过散的阳气,为冬季闭藏做好准备。

腌制青梅露代替辣椒酱佐餐,用山楂干煮水替代生姜茶。石榴成熟时节,取果粒拌入酸奶;板栗飘香时,与乌梅同炖作甜品。

酸味食材多具抗氧化之效,正合秋日润燥养颜之需。

【04】

冬七十二日,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冬季宜减少咸味摄入,适量食用苦味食物以强健心气。

咸入肾本属冬季当令,但过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微苦能降心火,如冬日暖炉般温养心神。

以焯水的苦菊代替咸菜佐粥,用莴笋叶煮汤代替酱油调味。烘焙少量咖啡豆研磨闻香,或隔水炖煮莲子百合羹,都是冬日养心妙法。

注意苦味食材烹饪前适当浸泡,去其寒性留其清补。

【05】

季月各十八日,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每季末的十八天,适当减少甘味,增加咸味饮食以固护肾气。

此时天地之气交接,需通过咸味入肾的特性,帮助身体适应季节转换,为下个季节积蓄能量。

在季节交替时用淡盐水煮毛豆作茶点,或在杂粮饭中拌入少量海苔碎。将昆布与黄豆同炖,既得天然咸鲜,又避人工盐精。注意选择海盐、岩盐等天然咸味来源,避免过量钠盐摄入。

与君共勉!

END

#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