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原】《伤寒论》.第104条
2025
07-08

【原】《伤寒论》.第104条

235、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伤寒论》.第104条)。

作者:蒋远东

按照太阳病七日节律推算,伤寒十三日已经是第二个七日节律的末期,第三个七日节律的开始了,此病已经进入厥阴肝经了,而不是太阳病了,已经过经了。

厥阴肝经与少阳胆经互为表里是缘于肝胆互为表里的缘故,伤寒十三日不解是:伤寒十三日,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己而微利不解也,即是柴胡汤证不解也。胸胁是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所过之处,同时也是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伤寒十三日不解,这个病正在从厥阴肝经向少阳胆经转变,胸胁满而呕是少阳病大柴胡汤证的心下急也。

日晡者,下午3——5点,即为申时;所是左右的意思;潮热是阳明病的特点;日晡所发潮热是下午3——5点左右就发潮热,这个热象潮水一样定时而来,此为阳明实热,意味着阳明胃腑有热,或者说大便有所结;《阳明病全篇》第181条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阳明病全篇》第179条讲: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躁烦实,大便难是也。由此可见,本条文讲的这个潮热是阳明病的胃家实。

伤寒十三日,胸胁满而呕,本是少阳病的大柴胡汤证;日晡所发潮热是阳明病,因为少阳病未解,此阳明是少阳转系阳明,属少阳半表半里的里证,即是少阳病的大柴胡汤证,所以本条文讲:此本柴胡证。

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微利也;此利是医以丸药下之所致,本条文讲: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这个微利即是丸药所致,是服丸药后才有的微利。此本柴胡证,是此本大柴胡汤证也。下之而不得利是用大柴胡汤下后、不会出现下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

丸药是缓药,大柴胡汤是大黄、柴胡、枳实、芍药、黄芩、半夏、生姜、大枣组成的,大柴胡汤是个荡药,汤是荡的变写,荡有涤荡之义,是快速的意思。如果改汤药为丸药,即改变了汤药的性质了,丸者缓也;这里丸药就有缓下的意思在里面了,持续不断的缓下就会导致胃肠道中的津液不断地流失;其表现即是本条文讲的:已而微利;此微利即是胃肠道里面的津液流失的结果。

丸药导致胃肠道里面的津液不断流失后,外邪就会不断地从胃肠道外面涌入胃肠道,胃肠道外面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三焦之地,外邪不断地从手少阳三焦的三焦之地不断涌入胃肠道,胃肠道里面的津液又在以热结旁流的形式在下利,胃中必有燥结;此燥结属于阳明燥结,是阳明里实证引起的燥结。

本条文讲: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意思是说:首先要用小柴胡汤阻止从手少阳三焦经的三焦涌入阳明的邪气,不能让外邪在通过手少阳三焦经的三焦进入胃肠道了,目的是为了避免胃肠道里面的大便继续燥结,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胃肠道里面的燥结。

本【注】对柴胡加芒硝汤的解释是:小柴胡汤加芒硝;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这里的柴胡加芒硝汤应该是大柴胡汤加芒硝才对。因为本条文的已而微利是热结旁流引起的,热结旁流是阳明里实证,阳明里实证岂有用主少阳病的药主之之理?《论》中也没有用小柴胡汤主阳明里实证一说。

用柴胡汤加芒硝主之应该是用大柴胡汤加芒硝主之,因为,大柴胡汤既是小柴胡汤合四逆散的加减,大柴胡汤加芒硝则是小柴胡汤合调胃承气汤的加减;大柴胡汤中的小柴胡汤有双解表里的作用,大柴胡汤加芒硝后、大柴胡汤既兼顾了少阳里证,同时也兼顾了阳明里证,是以调胃承气汤能调胃气故;已而微利是阳明胃气不和。

细品本条文的此本柴胡证,【注】中讲:此柴胡证是大柴胡汤证;下之而不得利讲的是用大柴胡汤下之后而不会出现下利。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解的是胃肠道外面的热,是三焦的热,此热属少阳、而非阳明结热,阳明结热在胃肠道里面,属阳明。《阳明病全篇》讲,阳明实热,当下之以承气汤;本条文讲,潮热者实也,是说这个潮热就是阳明实热,当以承气汤下之;大柴胡汤加芒硝即是小柴胡汤合承气汤的组方,用承气汤下阳明实热正合《阳明病全篇》之义,由此可见,本条文的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当是大柴胡汤加芒硝主之。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