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到底对不对?
2025
07-07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到底对不对?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帝曰:脏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内经》从脏象的角度提出五脏六腑之功能,并最终得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然如何理解此结论,自古以来,众说纷纭。现从四时阴阳、子午流注、五运六气角度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古人关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阐释:

1. 胆为奇恒之腑,通少阳之春气

李中梓《内经知要·藏象篇》曰:“五脏六腑,其为十一脏,何以皆取决于胆乎?胆为奇恒之腑,通全体之阴阳,况胆为春升之令,万物之生长化收藏,皆于此托初禀命也。”

李中梓认为,五脏六腑皆取决于胆,因之胆为奇恒之腑,通少阳之春气,生万物,故以此为尊。

2.胆经为半表半里之经,通达阴阳

张介宾《类经·藏象篇》云:“五脏六腑,共为十一……庶得各成其用,故皆取决于胆也。愚按:五脏者,主藏精而不泻,故五脏皆内实;六腑者,主化物而不藏,故六腑皆中虚。

惟胆以中虚,故属于腑;然藏而不泻,又类乎脏。故足少阳为半表半里之经,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恒之腑,所以能通达阴阳,而十一脏皆取决乎此也。

然东垣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所以十一脏皆取决于胆。其说亦通。”张景岳认为,胆为奇恒之腑,中正之官,居于半表半里,可通达阴阳,令十一脏取决于此。

3.胆为中正之官,刚断无偏

冯楚瞻《冯氏锦囊秘录·六节脏象论篇》曰:“上从心脏,下至于胆,为十一也。胆者,中正刚断无偏,此明十一脏象,总取决于胆也。”冯氏认为,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腑,而胆为中正之官,刚断而无偏颇,故取决于胆。

4.胆主渗,十二脏皆取决于胆

陈士铎《外经微言·胆腑命名篇》言:“胆主渗,十二脏皆取决于胆者,正决于渗也。胆不能渗又何取决乎。”陈氏认为,胆为清净之腑,主渗,应清气,大小肠及膀胱皆受胆之渗,故取决于胆。

今人关于“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解

1. “凡土脏取决于胆”

将“十一”解作“土”字,多从古人书写的角度来分析。李涛认为,精汁藏于胆,相火寄于其中,有助于脾胃等土脏的消化,另一方面,承接上文“通于土气”,所以认为“十一”应为“土”。

陈思婷等认为,“土”在摘抄时被分成了“十”和“一”,所以如今被认作为“十一”,有待商榷。

李树强认为,胆与“土脏”存在功能联系,胆汁贮藏于胆,参与水谷精微的消化、输布及糟粕的传送。若胆病无法通达“土脏”,不仅会出现口苦、胁痛、善太息等胆的症状,还会伴见食欲不振、呕吐、腹胀、大小便异常等“土脏”之表现,表明了胆和“土脏”的紧密联系。

陈明认为,身为“六腑”之胆,对于“土脏”而言,其功能可以体现为精汁助力于脾胃消化,胆气通达腑气的升降,寄于相火从而腐熟水谷。彭思涵等认为,小柴胡汤、逍遥散及蒿芩清胆汤等从脾胃论治少阳肝胆病,可以佐证胆与土脏的联系。

成肇智认为,从《内经》的行文看,先述心肺肾肝的功能,再论“仓廪之本”的脾,传化五腑,胆因“转味而入出”而未提及,于后面补充“凡土脏取决于胆也”,既表现了胆与另外五腑之间的内在联系,又阐明了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杨化冰等认为,胆汁酸经由肝肠循环,不仅促进了消化吸收,还调控了参与机体代谢及炎症反应的激素或信号分子,调节神志活动,与多种全身疾病有关。

2.“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叶文成认为,西医所说的消化、吸收功能主要在肝和胰,而中医认为脾在右,故可以将“心、肺、肝、脾、肾、小肠、大肠、三焦、胃、膀胱”等十个脏腑的功能,皆归于胆。

3.“凡土脏取液于胆”

林绍志认为,胆为奇恒之腑,中精之府,既有藏精汁功能,又能疏泄,其他十脏皆不能为之。

“土脏”归属于“消化系统”,“取液于胆”以资脾之运化。《素问·奇病论》曰:“夫肝者,中之将也,咽为之使……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灵枢·四时气》曰:“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因“咽为之使”,“胆气上溢”“胆液泄”“胃气逆”之时,即出现口苦,故云“土脏取液于胆”。

4.“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十一脏”是指五脏六腑,而《内经》中所说的五脏和五腑,加上胆自身,合为十一脏,为了保证五脏六腑系统完整性,故将“胆”与前十脏一起论述。

徐红歧等认为,胆既是奇恒之腑,又归属于六腑,在联系五脏的同时,又联系着其他五腑,是脏腑之间的一个纽带。

薛进旭等认为此说法源自先秦-唐时期君臣观的喻象,通过主决断的功能,对其他十脏腑,以及本身都有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胆在生理上藏泻并兼,为中正之官,在功能上主决断,在胆汁和胆气的作用下,胆调节脏腑功能的满实、藏泻之性,维持各脏腑间功能活动的平衡,实现机体对物质的消化、吸收与排泄。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取决于胆,故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从日、年角度理解“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1.从日(子午流注)角度分析

胆经属足少阳经,为半表半里之经,自子时(23∶00-1∶00)起,接于三焦经,续入肝经,乃一日的阳气生发之初。郭教礼《类经图翼》云:“子者阳生之初。”

徐凤《针灸大全》云:“三焦乃阳气之父,包络乃阴血之母。”

胆经承接三焦之阳气后,于子时向全身输注,进入下一个循环。《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足厥阴肝与足少阳胆相为表里。

李延昰《脉诀汇辨·卷二》曰:“人身之中,胆少阳之脉行肝脉之分外,肝厥阴之脉行胆脉之位内,两阴至是而交尽,一阳至是而初生,十二经脉至是而终。

且胆为中正之官,刚毅果决,凡十一脏咸取决于胆。”同时,一阳生,对应于周易之卦象便是复卦, 坤上震下,一阳爻在下,五阴爻在上,意为阳之初始,生发之力最强。

《周易·复卦》卦辞曰:“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自此阳气乃发,循环往复。

子时,亦可称为“子鼠”,乃是鼠时辰,位列十二生肖中的第一位,生命力与繁殖力都极其活跃,与之相似,胆的阳气尽管微小,却可“通达阴阳”,循循生发“十一脏”的阳气。

2.从年(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胆对应春之甲木之气,乃为阳木。

李东垣《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曰“《六节脏象论》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不升,则飧泄肠,不一而起矣。病从脾胃生者三也”。

四时由春而始,天地之气由此而生,万物自此欣欣向荣,此时生机最旺盛。

由此及胆,其为少阳,阳气虽弱但生发之力最强,乃“生气之首”,具有推动疏泄周身之气,增强“十一脏”的气化功能之作用。

《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曰:“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万物疗法公众号提示胆属少阳,其生发和疏泄功能可以调节机体的脏腑气机。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六节脏象论篇第九》曰:“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故取决于胆也。所谓求其至也,皆归始春。

”胆甲子,乃东方震位,启动阳气,通过阴阳、表里,并逐时逐日逐方位将其输送至各脏腑经脉,调节五脏六腑的阳气生发,使其在五脏六腑中发挥重要作用,维持气血及生命活动的正常。

文献来源:李佳乐,于一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古今释义探讨[J].国医论坛,2024,39(03):18-20.DOI:10.13913/j.cnki.41-1110/r.2024.03.004.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