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艾灸九招,轻松见效
2025
07-07

艾灸九招,轻松见效

艾灸九招,轻松见效

俗话说:艾灸疗效更显著,艾灸方式来相助。我们传统的艾灸有九种方式,现在来一一介绍吧!艾灸主要可分为艾条灸和艾柱灸。

一、艾条灸

艾条灸包括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指用火燃烧艾卷的一端,置于离皮肤2、3厘米之上施行烫灸。由于艾火不接触皮肤,仅用手悬起施灸,故又称“悬灸”。

它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不易烧灼皮肤,除了五官之外,身体任何部位皆可使用,适合患者自己施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种灸法可以交替进行。

1.温和灸-温柔祛寒

点燃艾条,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挟持住,放于施灸部位之上,距皮肤3~4厘米,开始时可以较接近皮肤,等到患者感觉太热时,可适当提高些,并仍需固定在应灸之处,不要移动。灸时被灸者能感觉到有一股温热暖流,直透肌肤深部。每次灸治时间为5~10分钟。此法适用于痛症,对痛症有镇静作用。

2.回旋灸-赶走风湿痛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部位,距皮肤3~5厘米处调节好距离,以施灸的穴位或部位为中心,做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控制旋转的速度,一呼一吸转一圈;圈要转得圆润、有力,半圈发力半圈收力。此法能带来大范围的温热刺激。此法适用于风湿痛、神经痛、神经麻痹等症。

3.雀啄灸-急性病痛就选它

点燃艾条,对着施灸穴位或部位,使之接近皮肤,待有温热感后,再提高,一起一落,如鸟之啄食,下去要有喷火感,向上有提拉感,被灸者能感到凉气被抽出去。每次灸治时间为5~10分钟。此法有兴奋作用。雀啄灸的热感要强于其他悬灸法,所以适用于急症和比较顽固的病症。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合适的艾灸方式,也可以用几种艾灸方式交替进行。

二、艾炷灸

艾炷灸是指艾柱直接在施灸部位燃烧,能让艾叶的阳气毫无保留地渗入肌肤,透进骨子里。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一)直接灸: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是通过烧灼艾柱在皮肤上造成一定程度的烧伤,形成灸疮,进而化脓,以达到治疗目的;非化脓灸因温度较低或时间较短,不会让皮肤起泡或化脓。

这两种灸法有一定的禁忌症:面部、大血管、重要脏器附近要避免直接灸,糖尿病、血液循环障碍患者要慎灸,避免造成伤口,难以愈合。

(二)间接灸: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这几种方法都是等到患者局部有灼痛感时(知热便要移动,不可强忍)更换艾柱,灸三柱。

1.隔姜灸-让温暖透到骨子里

隔姜灸就是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姜片而施灸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一些虚寒性病症,对风寒湿痹、面瘫、腹痛、呕吐、痛经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2.隔蒜灸-治疗痈疽最有效

隔蒜灸是用蒜作为间隔物施灸的一种灸法。适用于痈、疽、疔、疖、蛇蝎虫伤。

3.隔盐灸-温中散寒止痛止泻

在脐中央凹下处用细盐填满,并在盐上放艾炷施灸。此法在临床上用于中风脱证,有回阳复脉之功;亦可用于脾虚泄泻、中寒腹痛,有温中散寒、止痛和止泻的作用。

4.隔附子(饼)灸-最补阳气

隔附子(饼)灸是一种在皮肤和艾炷之间隔以附子而施灸的灸法。隔附子饼灸时,取生附子末,用水或酒调匀搓成饼,覆盖于患处,并置艾炷于附子饼上施灸,以灸至微热为度。适用于阳痿、早泄、遗精、痛经等阳虚病症。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