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原】《伤寒论》.第123条
2025
07-07

【原】《伤寒论》.第123条

23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心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伤寒论》.第123条)。

作者:蒋远东

本条文讲了太阳病过经十余日的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是随太阳病过经而来的,一种是在太阳病过经以前就服了极吐极下的药了,过经后仍然吐下。

本条文重点讲了一个过经前、误服了极吐极下的药后: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与调胃承气汤;如果过经前、没有服极吐下的药就不要与调胃承气汤。因为,这里的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是阳明病,而不是柴胡汤证,阳明病才可以与调胃承气汤。

过经前,本来是一个太阳病,所以本条文讲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太阳病是一个可汗、可表的病,不可以吐下,吐下是它的禁忌,如果误吐、误下就是犯了太阳病的禁忌了,本条文讲的这个: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就是犯了太阳病的禁忌了。

这其中的自极吐下者中的这个自是从的意思,意思是说: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是在太阳病的时候,因为误吐、误下而导致的胃气不和,胃气不和是阳明病,所以可与调胃承气汤以调胃气,胃气和则愈。实际上这是一个太阳病因极吐极下而导致的邪气内陷,《太阳病上篇》第131条讲: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然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但欲呕,心中痛,大便微溏者,类似于柴胡汤证,但不是柴胡汤证,同样也是一个因为极吐极下而引起的阳明胃不和,所以本条文讲:此非柴胡证;还是与调胃承气汤。本条文的:以呕,故知此但欲呕,心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是接着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在讲,即是:太阳病,过经十余日,但欲呕,心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所以还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腑病与少阳胆病同属腑病,但一个在表、一个在里,本阳明病的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就是腑,在阳明胃腑;但欲呕,心中痛,大便微溏者,其病也在阳明胃腑,而少阳病的柴胡汤证,其病则是在胃肠道的外面,在胸腔、或者说腹腔中。本条文是对《合病并病篇》第151条的一个补充,第151条讲: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这里只讲了太阳少阳并病的证状而没有讲处方,实际上本条文就是它的处方。

如果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或者说,太阳病,过经十余日,但欲呕,心中痛,大便微溏,此非自极吐极下而来,此邪气内陷也,《合病并病篇》第172条讲: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半夏生姜汤在《要略﹒痰饮咳嗽病》中,名小半夏汤;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汤合小半夏汤主之;黄芩汤是黄芩甘草芍药大枣的组方。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