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倪海厦:全身莫名疼,多是肝火在燃烧,两味中药灭肝火,排毒止痛双管齐下
2025
07-04

倪海厦:全身莫名疼,多是肝火在燃烧,两味中药灭肝火,排毒止痛双管齐下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一下“一疾”——肝火。肝火属于“火”症范畴,是肝脏功能过度亢奋所呈现出的病理状态。

它常因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在体内郁结进而化火,或是肝脏本身热气过盛,再遇上情绪剧烈起伏、过度激动等诱因而引发。

说起“肝火”这个词,相信不少朋友都耳熟能详,脑海中第一个念头就是“发脾气”这个场景。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人稍有不如意就容易动怒,大家就会打趣说这人肝火太盛。

不过,这里要给各位纠正一个认知偏差,肝火旺盛可不只是爱发脾气这么表层。

我们都明白,肝火旺盛,很大程度上是肝气运行不顺畅导致的。正所谓气机郁结才会化火成灾。那肝经的气血是怎么运行的呢?大家不妨看看足厥阴肝经的循行图。仔细瞧瞧,能发现什么呢?肝经所覆盖的区域相当广泛。它环绕着阴部、抵达小腹、夹在胃脘部、与肝脏相连并络属胆腑,还分布在胁肋两侧。既然肝经涉及的范围这么大,难道肝气郁结化火就只表现为发脾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以说,爱发脾气只是肝火旺盛的一个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初级阶段”的表现。更深入、典型的表现,是下面这些肝火旺盛的症状。1中医有“肝主目”的说法,所以肝火旺盛通常会在眼睛上有所体现,比如:看东西模糊不清、眼屎变多、眼睛发红、眼睛干涩、耳鸣等。肝火旺盛的症状,除了眼睛能察觉到外,还有头晕目眩、情绪容易暴躁、口干舌燥、头痛剧烈、面部和眼睛发红、口苦口臭、反复头晕、眼睛干涩、睡眠质量差、身体感觉闷热、舌苔变厚等。要是肝火过于旺盛,甚至可能出现恶心的症状。由此可见,肝火旺盛这个问题,绝对不能轻视!这组症候群,在现代医学涵盖的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你看,那些患有胃炎且经常胃痛的人,是不是在生气的时候,病情更容易发作?你再看看他的舌头,发红、舌苔发黄,脉象弦数,这就是肝郁化火造成的。再比如,胆囊炎患者,一旦疼痛发作,十有八九舌红苔黄,平时还爱生气,脾气急躁。这不用多说,就是肝郁化火。又比如,痛经患者,往往情绪急躁、压力巨大,一旦疼痛发作,就痛得死去活来。你看看她的舌头,也是舌红苔黄。这不用多看,十有八九也是肝郁化火。除了这些,还有带状疱疹、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盆腔炎等,从中医角度看,很多患者也都属于肝郁化火的症候。2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肝火旺盛呢?其实,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就能找到答案:1、日常饮食中常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还服用化学合成的药物,这些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让血液循环不顺畅,最终引发肝火旺盛。2、爱生闷气也会导致肝火上升。所以,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情绪。3、乙肝患者如果肝脏发生病变,会让毒素在体内大量堆积,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肝火旺盛的情况。4、体内毒素排不出去,会导致气血不足,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肝火旺盛。所以,对于肝火这个问题,我们要用科学、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刚才说的这些,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肝火一燃,百痛难消!好了,症候分析就到这儿。接下来,咱们聊聊调理方法。3 一味食材搭配两味中药,就能扑灭肝火!这正是中医的精妙之处。先介绍古方一方,这古方来自于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的代表作《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一书,刘完素在中医发展史上是占非常重要地位的。这那这方子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金铃子散”,仅由两味药组成,具体组方如下:药方:准备金铃子、延胡索各30克,研磨成细末,充分搅拌均匀,每次服用6到9克,可以用白酒或者温开水送服,也可以煎煮后服用。这金铃子散,藏着很深的奥秘。其一金铃子:这方子里的君药,就是金铃子。那什么是金铃子呢?它其实就是常见的中药——川楝子。这味药性味苦寒,归肝、小肠、膀胱经,一般有两个主要作用。第一,就是清泄肝火。第二,就是能疏理肝气。你不是因为肝气郁结而化火吗?这川楝子既能疏理肝气,又能清泄肝火,一举两得,把问题都解决了。其二延胡索:在金铃子旁边的延胡索,也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药。俗话说:“心痛欲死,速觅延胡”,这就说明它能行气止痛。延胡索主要作用于血分,能疏通血瘀。而前面的川楝子主要作用于气分,能疏通气滞。两者搭配,就能化解气滞血瘀的问题。所以,延胡索能行气血、止疼痛,辅助金铃子发挥药效。你看,就这两味药,就像长了眼睛的导弹一样,直击病机,没有一点废话和拖泥带水,把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的问题都解决了。可别小看这张古方,它距今已经有831年了,在当代依然被广泛使用。一般用于治疗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痛经、带状疱疹、疝气等疾病中属于肝郁化火的人。特别是在胃痛发作的时候,如果辩证是肝郁气滞、郁而化火,用这个方法治疗,见效非常快。这正是,肝火一燃,百痛难消;巧用古方,诸症皆消。不过,文中提到的方剂如果要借鉴使用,大家一定要在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注:以上为健康科普内容,如有此类症状需要调理的,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应用,切勿去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

©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医药传承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