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跟我学方记第6首丨此方治寒饮咳喘,如阳光一照,阴霾自散
2025
07-04

跟我学方记第6首丨此方治寒饮咳喘,如阳光一照,阴霾自散

一、方剂本源

1. 经典出处: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40条: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2. 药物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辛温)  

芍药三两(酸苦微寒)  

细辛三两(辛温)  

干姜三两(辛热)  

桂枝三两(去皮,辛温)  

五味子半升(酸温)  

半夏半升(辛温)  

甘草三两(炙,甘平)

3. 煎服法:  

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禁忌:阴虚燥咳、真热假寒证禁用,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二、六经辨证解析

1. 病位病性:  

六经归属:太阳太阴合病  

病机本质:外寒束表,内停水饮(表寒里饮),属表实里饮证。  

兼涉脏腑:太阳经表为主,太阴肺脾水饮内停(干姜、细辛温化)。

2. 方证要点:  

主症:恶寒无汗、咳喘痰稀白、背冷如掌大、脉浮紧或弦滑。  

或然症:干呕、下利、小便不利、噎膈。  

舌象:舌淡胖,苔白滑或水润(若苔黄腻为寒饮化热,需加石膏)。

3. 方机对应:  

麻黄、桂枝解表散寒;

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半夏燥湿化痰。  

五味子酸收敛肺,防辛散太过;

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营卫。  

核心方义:外散表寒,内化水饮,体现“表里双解,辛散酸收”的配伍精要。

三、本草经义解药

1. 麻黄: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  

法象解析:天部药,辛温开表,破寒凝如“推窗见日”。

2. 细辛:  

《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  

法象解析:天部药,辛温窜透,如“穿山透骨”,温化深伏寒饮。

3. 干姜:  

《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  

法象解析:地部药,辛热守中,温太阴脾阳,化中焦寒湿。

4.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  

法象解析:人部药,酸温收敛,纳气归肾,防辛散耗气。

四、李可学术思想融入

1. 重剂温化寒饮:  

李可治寒饮射肺之重症哮喘,细辛用至15-30g(久煎去麻),配附子45g、姜半夏30g,破阴寒,化顽痰。  

症应用:肺心病急性发作(寒饮凌心),小青龙汤加葶苈子30g、红参15g(另炖),泻肺强心。

2. 合方化裁:  

小青龙汤合真武汤(附子30g、茯苓45g),治少阴阳虚水泛之咳喘肢肿。  

小青龙汤加石膏60g,治寒饮郁而化热之“寒包火”哮喘(仿小青龙加石膏汤法)。

五、临床运用心悟

1. 扩展应用:  

过敏性鼻炎:小青龙汤加苍耳子10g、辛夷10g,治鼻塞清涕、遇寒加重。  

胸腔积液:小青龙汤合十枣汤(甘遂1g研末冲服),开表逐饮,治寒饮停胸。  

闭经:小青龙汤加当归15g、川芎10g,治寒凝血瘀之经闭(温化胞宫寒凝)。

2. 脉证鉴别:  

小青龙汤证:脉浮紧或弦滑,咳痰清稀,背冷如冰。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脉沉弦,咳喘无表证(纯里饮证)。  

射干麻黄汤证:脉浮紧,喉中水鸡声(痰阻气道)。

3. 禁忌与误治:  

过服伤阴可致咽干口燥,急以麦门冬汤滋阴润燥。  

误用于燥咳,可转投清燥救肺汤。

六、配套工具应用

1. 经方药物法象思维导图:  

天部(麻黄、桂枝、细辛)→ 辛温开表,透达寒邪。  

地部(干姜、半夏)→ 温化中焦,燥湿化痰。  

人部(五味子、芍药、甘草)→ 酸收甘缓,调和气机。

2. 脉证方对应关系图谱:  

浮紧脉+咳痰清稀→ 小青龙汤证(表寒里饮)。  

沉弦脉+咳喘无表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证(纯里饮)。  

浮滑脉+痰黄稠→ 麻杏石甘汤证(表寒里热)。

3. 历代医家方论精华辑要:  

尤在泾:“小青龙汤治表不解而心下有水气,方中麻桂解表,姜辛化饮,五味敛肺,刚柔相济,妙不可言。”  

徐灵胎:“此方治寒饮咳喘,如阳光一照,阴霾自散。”

学习总结

1. 核心掌握:  

小青龙汤“外寒内饮”病机与“温化并行”治法。  

麻黄、细辛、五味子“散-化-收”的动态配伍平衡。

2. 实践思考:  

观察哮喘患者服用小青龙汤后,痰液由稀转稠的病理转化过程。  

尝试以小青龙汤合附子、红参治疗肺肾阳虚型慢阻肺,记录“喘平肿消”的典型案例。

林佳明,主任医师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算是对自己学习中医25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天。

2025年开启,我与利城,衷锐致力于用中医底层逻辑构建中医体系,剖析案例,方药。

在教学中成长,在教学中学习,用教学记录自己的中医之路。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