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2(尿毒症)
李某,男,64岁,退休工人,1988年12月28日初诊。患者于两个月前发现纳差,乏力,心慌,恶心呕吐时作,检查尿蛋白(++),某医院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收入住院。入院后查尿素氮112mg/dl(39.98mmol/L),肌酐10mg/dl(884.4μmol/L),血红蛋白6.5g/dl(65g/L),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继发性贫血。经输液及中医结合药物治疗一月余,疗效不明显,并渐增皮肤瘙痒,小便减少,浮肿,大便不畅,症状日益加重,检查尿素氮124mg/dl(44.27mol/L),肌酐17.4mg/dl(1538.4μmol/L),血红蛋白6.2g/dl(62g/L),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因而无法行血液透析疗法,西医束手无策,嘱其回家准备后事。其家属在绝望之际,试求中医一治,邀请赵老会诊。
会诊时患者面色㿠白,周身浮肿较甚,呕吐频作,气喘吁吁,手足发冷,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濡软且滑,沉取三五不调,按之有力。询问之,尽食膏粱厚味。全是湿热积滞互阻,三焦不畅之象,先以芳香化浊、疏调气机、清热凉血方法,并嘱其清淡饮食。
方药:荆芥6克 防风6克 藿香10克(后下) 佩兰10克(后下) 黄连2克 苏叶10克(后下) 生地榆10克 茜草10克 白鲜皮10克 地肤子10克 草河车10克 灶心土60克 大黄3克
服药5剂,呕吐减轻,又进5剂,病情大转,恶心呕吐、皮肤作痒皆止,浮肿见轻,略有食欲,精神转佳。
1989年元月9日又请会诊,舌红苔白且干,脉滑数,沉取不稳,虽有转机,仍中阳不足,病势较重,用清化湿热,凉血化瘀,佐以甘寒益气养阴之品。
处方:荆芥炭10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大黄5克 生地榆10克 赤芍10克 丹参10克 茅、芦根各10克 小蓟10克 沙参10克 西洋参3克(单煎另服) 麦冬10克
服药10剂,复查尿素氮54.4mg/dl(19.4mmol/L),肌酐6.5mg/dl(574.6μmol/L),出院来门诊治疗。
3月8日因感冒咳嗽发热,而出现胸水,肺水肿,喘促不能平卧,脉滑数,舌白苔腻,先用宜肃化痰方法,
方药:苏叶、子各10克 前胡6克 浙贝母10克 麻黄2克 荆芥穗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生地榆10克 桑白皮10克 地骨皮10克 大黄2克
服药7剂,感冒愈,喘平咳嗽止。
4月3日查尿素氮46.3mg/dl(16.52mol/L),肌酐5mg/dl(442μmol/L),血红蛋白9.6g/dl(96g/L),下肢浮肿见轻,饮食二便正常,仍以前方加减。
处方:苏叶、子各10克 浙贝母10克 荆芥6克 防风6克 白芷6克 生地榆10克 炒槐花10克 丹参10克 茜草10克 赤芍10克 大黄5克 焦三仙各10克 水红花子10克
以此方为主加减服药1月余,病情稳定,查尿素氮34.5mg/dl(12.32mmol/L),肌酐4.6mg/dl(407μmol/L),血红蛋白9.5g/dl(95g/L)。家人很高兴,于5月初由其女婿陪同乘飞机去广州等地旅游2周,安全顺利返京,并未反复。
按:此患者系尿毒症晚期,浮肿、尿少、肤痒、呕吐频作,并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不能透析,西医畏之。经赵老治疗后,患者积极配合,以清淡饮食,绝对禁蛋白,下地活动,仅服5剂,病状大减,又进5剂,病情大转。中途因感冒出现肺水肿、胸水,又仅服药7剂很快平息。前后共治疗半年,已能外出旅游。尿素氮由124mg/dl(44.27mmol/L),降至34.5mg/dl(12.32mmol/L),肌酐由17.4mg/dl(1538.4μmol/L)降至4.6mg/dl(407μmol/L),血红蛋白由6.2g/dl(62g/L),上升为9.6g/dl(96g/L),疗效满意。充分证明,中医能够治疗尿毒症,而并非透析一途。其治疗方法,先以芳香化浊,清热凉血。湿浊已去,再以凉血清热,活血化瘀,佐以甘寒益气养阴而取效甚佳。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542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