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帕金森病患病人数约占全球半数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患病人数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490万。
除了手抖,患者还会出现突然肢体僵硬,不能运动、姿势平衡障碍等情况,甚至引发视力问题。帕金森症像一个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症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赤水玄珠》首次提出“颤振证”,指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火热伤阴有关,肝肾阴亏日久,则虚火内生,发为此病。
中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对帕金森症的认识和治疗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今天小九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帕金森症的辨证分型与用药方法。
辨证论治
痰热动风证
辨证:肢体或头部震颤轻,肢体动作缓慢,形体稍胖,胸脘痞满,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平肝熄风
方药:半夏、桑叶、胆南星、竹茹、川贝母、枳实、橘红、黄芩各10g,水牛角、菊花、茯苓各15g,钩藤18g
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对症加减:
若痰湿内聚,症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煨皂角、白芥子以燥湿豁痰;
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
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丹皮、郁金;
胸闷脘痞,加瓜蒌皮、厚朴、苍术;
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
神志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血瘀动风证
辨证:表情呆板,面色晦暗,震颤幅度大,肢体拘痉,步态慌张,或精神障碍,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滑
治疗原则:活血通络,平肝熄风
处方:该方剂摘自《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北柴胡3g,枳壳6g,甘草6g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用法:每天1剂,早晚各一次,开水冲服;或遵医嘱
温馨提示:此为三九中药配方颗粒协定方26号方(血府逐瘀汤)
肝肾不足证
辨证:头部或肢体震颤日久,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善忘,失眠,多梦,口燥咽干,遗精或遗尿,妇女月经不调。舌质黯红,苔少,脉细弦或细数
治疗原则:滋肝补肾,养阴熄风
方药:白芍15g,东阿阿胶6g(烊化),生干牡蛎肉15g(先煎),龟板粉15g (先煎),生地8g, 鳖甲粉15g,麻子仁粉10g,五味子粉5g,麦冬粉6g(先煎),甘草粉3g,野羚羊角粉2g(开水冲服),藤粉8g(后开水服)
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对症加减:
若阴虚火旺者,兼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加知母10g,元参15g, 黄柏10g;
若为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粉3g(冲服);
失眠者,加炒枣仁15g,茯神15g ;
颤甚者,加蜈蚣4条,僵蚕12g。
气血两虚证
辨证:头摇,肢体震颤,面色恍白,表情淡漠,头昏眼花,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食欲减退。舌体胖大,舌质淡红,苔薄白滑,脉细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熄风活络
方药:白术粉8g,生黄芪粉15g,熟地粉9g,当归粉8g,钩藤粉15g,生地粉9g,天麻粉5g,全蝎粉5g,秦艽粉5g,鸡血藤粉15g(后开水服)
用法:水煎为400ml,分两次温服
对证加减:
震颤较重者,加羚羊角粉3g(冲服);
心悸失眠,加炒枣仁30g,远志10g;
排便困难,加枳壳10g,升麻6g,郁李仁12g。
辅助调理
食疗、茶饮能够辅助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除了辨证论治外,还可以根据帕金森症的不同证型,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辅助调理。
沙棘菊花饮
材料:沙棘50g,菊花10g
做法:将沙棘、菊花洗净后同煮
用法:煎汤,早晚温服;或代茶饮
功效:疏风散热,活血化瘀,适用于帕金森氏病合并高脂血症
功效:凉血活血,祛风止痒
天麻鱼头汤
材料:天麻10g,大鱼头500g,杞子10g,大枣6枚,生姜3片
做法:将鱼头和姜片下锅,煎至两边金黄,再将天麻片、枸杞和大枣一同加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熬煮,待到汤稠时,调味后捞出天麻片即可
用法:吃鱼肉、喝鱼汤,隔日一次
功效:祛风止眩定痉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34700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