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三伏补阳怕上火?用这份古汤泡泡脚,和脾胃,排一身废水
2024
05-14

三伏补阳怕上火?用这份古汤泡泡脚,和脾胃,排一身废水

原创

娜娜

羊爸爸

2023-06-13 08:55
发表于陕西

芒种过后,天气又湿又热。走在下班路上湿哒哒的我,想起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于是默默地感叹到:“天地确实不仁,它以万物为包子。”天天闷在这样的大蒸笼里,人就像小笼包,又湿又热。取下快递身上就都是黏糊糊的汗,脸上和背上要冒出挨一下都痛的大红痘,痰多得可以把喉咙封住,邻居家叔叔早上清痰的声音总是可以把我都叫醒。

往年一到这个季节,我就会提醒大家,不管是什么体质的朋友,祛湿的时候到了。尤其是今年,新 冠+甲流的反复,阳气实在太不足了!还撞上了火运不及的癸卯年(热力不足,雨水偏多)一来一往之下,就更容易给身体堆积湿气。体内有湿气的人,一定要抓紧这1个多月的时间先祛湿,把体内的废水、淤堵都给痛快地排出去。这样三伏补阳的时候,才不会补出一身火气。身体湿不湿这样去判断1.脾胃不运化,吃完东西老觉得胃脘部胀胀的;2.吃完饭就想躺平,洗碗真是太累了;3.小肚腩好像又厚实了一圈;4.脸上油腻腻,头发油腻腻,皮肤油腻腻,还冒痘痘;5.不胖,但是很肿,特别是下午;6.脾胃没力气,人也不想吃饭,浑身没劲儿;7.粑粑粘厕所,有时候还会腹泻;8.总犯困,早晨睡不醒,睡不够,想睡回笼觉;9.季节性的湿 疹;10.早上起来总是有痰,还有很重的口气。这时候,我们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它可能就是这样的。

不知原理越除越湿双 管 齐 下 打 破 循 环我们常常讲“脾虚湿困”,可见,湿气重和脾胃虚弱,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湿困脾导致脾虚,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变差,水湿又生,恶性循 环。就像地上有个坑,坑里积了水。单纯祛湿是把坑里的水清理掉,那清理一次之后,坑里以后会一直干净吗?当然不会啦,只要坑里积水的源头还在,这坑就会不停地积水,所以处理源头,才能根本解决问题。这时候就要找主管运化的大总管——脾了,我们的身体通常是先脾虚了,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变差了,接着湿困了。

打个比方,脾功能正常的时候,每天运化1000ml水液,轻轻松松。如果脾虚了,运化个500ml水液,都会累得停工。那些脾脏没功夫处理的水液去不了该去的地方,就会在不需要的地方停滞下来,成了让我们都讨厌的废水——“湿”。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祛湿或健脾,而是应该双 管齐下,打破这个循 环。排掉多余水分的同时,好好地健脾,让脾脏有充足的动力,好好干活儿。灸阴陵泉、足三里、中脘、关元健脾祛湿灸阴陵泉、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健脾作用。阴陵泉:它是帮助身体利水的一个位置,灸此处可以让身体的废液顺利排出。足三里:这个穴位算是保健大穴了,按揉、灸法三里都可以。中脘:在腹部,脐中上4寸。是胃经之募穴,一般的脾胃疾病可以选择此穴。关元:在腹部,脐中下3寸。是小肠经的募穴,主要起到是升阳补气的作用,也是常用穴之一。 脾胃弱、常年有湿的人夏天常泡泡温胆汤常年有湿的人,湿气会聚积成痰,夏天可以多泡泡温胆汤。温胆汤是经典古方之一,完整的出现是在宋代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但温胆汤的原方是出自北周时期姚僧恒的《集验方》,由唐代的《外台秘要》收录,又叫做“姚氏温胆汤”。[2]

我们在上面提到,温胆汤出自北周古方,在宋代才完整出现并沿用至今。现在的温胆汤和古方相比,区别在哪里呢?《集验方》中记载为:生姜12克,半夏6克(洗),陈皮9克,竹茹6克,枳实2枚(炙),甘草3克。[3]半夏,《名医别录》记载:“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4]半夏为止呕要药。《本经逢原》:“竹茹专清胃府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5]其中半夏为君药,竹茹为臣药,一温一凉,清化痰热,调理脾胃。

陈皮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健脾和胃,行气宽中,降逆化痰的功效。”[6]《神农本草经》记载枳实功效为:“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7]陈皮和枳实的搭配同样也是一温一凉,调顺气机,助推化痰之力,并且能健脾排湿,温化痰湿之源。 

生姜,《医学启源》记载:“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8]《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9]生姜和甘草能驱赶邪气,让脾胃运行有力。

而《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的温胆汤方中,生姜的用量被减少,同时加入了茯苓和大枣两味药材,茯苓利水泻湿,大枣养脾平胃。这样的调整让整个温胆汤温性得到了削弱,变得平和,这个方子也一直沿用至今。在古代,温胆汤多以水煎服的方式使用,而到了现代,我们会更多地选择外用,泡浴就是个很不错的方式。不管是脾胃虚、常年有湿,还是三伏天补阳,但是不想上火的朋友们,就可以在泡脚时在水里加一点温胆汤。

但是传统的药包用起来不太方便,直接丢进泡脚桶里的话,水温不够药效很难出来,还容易在水里留下许多渣滓,沾在脚上还得一点点擦掉;但如果先熬煮再来泡的话又太过麻烦了,这样下来泡一次脚一个小时的时间都过去了。

#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