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文
化
传承民族国粹 弘扬中医药文化
烫伤
烫伤的主要原因是皮肤或黏膜接触高温物体、液体、气体,或受到化学物质、电流、辐射等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常见诱因包括直接接触热源、意外泼洒高温液体、蒸汽灼伤、化学反应失控等。根据损伤程度不同,烫伤可分为轻度红斑到深层组织坏死等多种类型。
一、直接接触高温物体
生活中因触碰烧热的金属器具(如锅具、熨斗)、明火、高温电器表面(如烤箱、电热器)等导致的烫伤最为常见。这类烫伤的特点是接触瞬间高温直接破坏表皮细胞,温度超过45℃即可造成皮肤蛋白质变性。若接触时间超过1秒,即使温度较低也可能引发深层组织损伤。
二、高温液体或蒸汽烫伤
沸水、热油、热汤等液体泼洒是家庭烫伤的主要原因,尤其儿童因打翻水壶、碰倒热饮导致的意外占比较高。蒸汽烫伤(如开水壶喷出的水蒸气、工业管道泄漏的高温蒸汽)因气体温度高且扩散快,可能同时损伤皮肤和呼吸道黏膜。
三、化学物质灼伤
强酸、强碱、腐蚀性溶剂接触皮肤后,会直接破坏细胞结构并产生放热反应。例如:清洁剂(如管道疏通剂)、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工业原料接触等。此类烫伤可能伴随化学中毒,需立即冲洗并就医。
四、电流或辐射损伤
电击伤(如触碰漏电设备)和紫外线/红外线辐射(如长时间暴晒、焊接作业)可导致皮肤深层灼伤。电流通过身体时产生的热能会破坏血管和神经,而辐射则通过能量累积逐渐损伤细胞DNA。
五、特殊类型烫伤
1.低温烫伤: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物体(45-60℃),如暖宝宝、电热毯、恒温理疗仪等,热量缓慢渗透至真皮层,初期症状不明显但可能造成深度损伤。
2.摩擦烫伤:高速运动物体(如绳索、机械部件)与皮肤摩擦生热,常见于运动或工业场景。
六、预防与急救要点
1.隔离热源:使用隔热手套处理高温物品,避免儿童接触热水壶、电磁炉等设备。
2.规范操作:化学实验或工业作业时佩戴防护装备,电器使用前检查线路安全性。
3.紧急处理:烫伤后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切勿涂抹牙膏、酱油等偏方。深层烫伤或大面积损伤需尽快就医。
广东省国利医学科学研究院现将治疗烫伤多年临床经验秘方公猪于众:
水火烫伤方
【组成】黄连6g 黄芩10g 金银花20g 连翘12g 赤芍10g丹皮10g 生地20g 生甘草8g
【主治】轻、中度水火烫伤(烧伤),属急性期者。症见Ⅱ度烧伤总面积9%以下(轻度烧伤),或烧伤总面积10%~29%,或Ⅲ度烧伤面积10%以下(中度烧伤),一般在48小时之内,急性液体渗出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本方为金银花甘草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加减而成。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芳香辟秽;佐以生地、黄连、黄芩,加大清解热毒之功,且生地养阴生津可补耗失之阴液;赤芍、丹皮活血之力可消肿止痛;生甘草既有清热解毒之功,又可调和方中寒凉之品,以防损伤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
以上秘方在临床效果中立竿见影,但是每个人体质,病情和病因不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50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