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摸摸自己的小腿,是不是常常有那种沉甸甸、胀鼓鼓的感觉?
天气一转凉,小腿就冷得像块冰,就算到了夏天,也很少见它出汗——其实, 这都是身体在给你敲警钟: 小腿里堆积的阴毒(寒湿、瘀堵)已经太多啦!
小腿可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这里的经络十分密集,脾经、肝经、肾经都从这里经过。
要是气血运行不顺畅,寒湿就会像垃圾一样在小腿堆积起来。时间一长,你就会感觉没精神、皮肤状态变差,甚至关节还会疼痛。
今天就来教大家按揉5个“排毒穴位”,每天只需花上10分钟,就能把深层的寒湿毒统统赶出去!
1、阴陵泉:祛湿“王牌穴”
位置: 它处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缘的凹陷之处。寻找这个穴位时,你可以坐在椅子上,将膝盖弯曲,用手摸到小腿内侧最突出的那块骨头,其下方的凹陷位置便是 阴陵泉穴。
这个穴位堪称脾经的“祛湿大总管”。 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往往会出现大便黏马桶、舌苔厚等情况,按压此处会有明显的酸胀感。
按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3分钟,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坚持按揉一周,你会察觉到小腿的沉重感减轻,舌苔也变得清爽干净。
2、三阴交:肝脾肾“综合调理站”
位置:它位于内踝尖往上3寸(大约四指宽)的位置,处于胫骨内侧缘后方。 寻找穴位时,把四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边缘所对应的位置就是 三阴交穴。
此穴位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汇之处,能够同时为这三个脏腑“清扫毒素”。 女性经常按揉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妇科方面的问题;男性按揉则能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按法: 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后进行按揉,每次按揉2分钟,左右腿各操作一次。在晚上泡完脚后按揉,当酸胀感深入到骨头缝里时,效果最佳。
3、太溪穴:补肾“排毒要道”
位置:它处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部位。 用手触摸内踝后面,能摸到一根硬硬的筋(跟腱),其旁边的凹陷就是 太溪穴。
寒湿较重的人,大多存在肾虚的情况。太溪穴能够为肾脏“补充水分”,帮助身体将湿毒排出体外。经常感到口干、腰膝酸软的人,一定要多按揉这个穴位。
按法: 用拇指端进行点按,每次点按1分钟后松开,重复5次。在早上起床后按揉,能让你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4、承山穴:驱寒“暖腿要穴”
位置: 它位于小腿后面,当你伸直腿时,在腓肠肌(小腿肚)下方的凹陷处。当你踮起脚尖时,小腿肚出现的“尖角”下方就是 承山穴。
这个穴位能够打通腿部的气血循环,专门针对小腿发凉、抽筋等症状进行治疗。长时间穿高跟鞋后,按揉这个穴位还能缓解腿部的酸痛感。
按法: 用拳头轻轻敲打该穴位2分钟,直到酸胀感传递到脚踝。在晚上睡前按揉,能让你睡得更安稳。
5、丰隆穴:化痰“消脂特效穴”
位置:它在外踝尖往上8寸(大约一掌宽)的位置,处于胫骨前肌的外缘。 寻找穴位时,从膝盖往下测量,小腿外侧肌肉稍微突出的地方就是 丰隆穴。
体内有“痰浊”的人,通常会出现虚胖、嗓子总觉得有痰等情况,按揉丰隆穴能够帮助身体“化痰消脂”。
按法: 用拇指按揉3分钟,力度可以稍大一些,按到有发麻的感觉最好。在吃完火锅、烧烤后按揉,能够减少油腻食物在体内的堆积。
每天花费10分钟按揉这5个穴位,就如同给小腿做了一次“SPA”。 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 小腿变得轻松了,走路不再费劲;早上起来脸部不再浮肿,皮肤也变得更有光泽;就连冬天手脚冰凉的毛病都得到了改善。
记住,按揉穴位的时候不要追求速度过快,力度以“酸胀但不疼痛”为宜,同时搭配每天30分钟的步行,让气血更好地流动起来,这样寒湿毒就能排得更快。赶紧行动起来,给身体来一次“深度排毒”吧!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6049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