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一个中成药把肺胃的火清了,面上的痘痘就没有了
2025
11-13

一个中成药把肺胃的火清了,面上的痘痘就没有了

原创 李知行 中医李知行

 2025年08月16日 20:02 云南

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夏日的烧烤摊前,小杨盯着滋滋冒油的肉串吞口水,却只敢点一盘清炒苦瓜——他脸上的痘痘又“暴动”了。这些红肿的小疙瘩像一群叛逆分子,盘踞在额头和下巴,让他连照镜子都需要勇气。其实在中医眼中,痘痘是体内一场“火灾”的警报。

今日给大家带来的中成药名字叫金花消痤丸,有个中成药叫消痤丸,别顾名思义地认为就是在那个药的基础上加上金银花,这两个药虽然都是针对痘痘的,但药味却迥然不同。

金花消痤丸:栀子(炒)、金银花、黄芩(炒)、大黄(酒炙)、黄连、桔梗、薄荷、黄柏、甘草。

《黄帝内经》早有提示:“面热者,足阳明病”。中医认为,面部是胃经的“领地”,而皮肤归肺主管,肺主皮毛嘛。当年轻人熬夜啃炸鸡、压力大又憋着火,肺胃就会积攒热毒。这些热毒像烧开的锅炉,带着油脂和毒素往上冲,在脸上“喷发”——形成油光、粉刺甚至红肿的脓包。

这类痤疮常伴随“热证三件套”:口臭便秘、嗓子干痛、小便黄赤。此时需强力“灭火”,而金花消痤丸的组方便是为此量身定制。

这个方子的底色是“黄连解毒汤”,三黄(黄芩、黄连、黄柏)加栀子。

三黄直捣黄龙,扑灭火源。黄芩清肺热(专治额头痘)、黄连泻胃火(镇压口周痘)、黄柏泄肾火(防热毒下窜)。三味苦寒大将,如同高压水枪扑灭三焦之火,是方中主力“君药”。

炒栀子利尿通淋,让火毒随小便溜走。这次他还请来了大黄组成“排污双煞”疏通去路,大黄酒炙后泻火不伤身,引热毒从大肠排出。一前一后,给邪气开出两条“快速通道”。

金银花疏散风热,像为皮肤开窗通风;薄荷透表散热,带走红肿灼痛;桔梗宣肺利咽,专治热毒引发的喉咙痛。

甘草调和诸药,既能缓解苦寒伤胃,又能增强解毒之力,让战队协作更默契。

若你出现以下症状,便需这支“灭火队”出勤:

面部战场:丘疹、粉刺、脓包(尤其熬夜、饮食辛辣后爆发)。

口腔战场: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灼痛。

代谢战场:便秘、小便黄赤、舌红苔黄。

临床观察显示,其对中度寻常痤疮有效率显著,尤其适合红肿疼痛型痘痘。

服药期间忌辛辣、油腻,避免“火上浇油”。脾胃弱者慎用,便溏或易胃痛者需减量,防寒凉伤脾。

金花消痤丸的精髓在于“给邪出路”——清、透、利、下四法并用,而非一味寒凉镇压。

最后来说说金花消痤丸和消痤丸的应用区别,前者侧重“清热泻火”,适用于肺胃热盛型的炎性痤疮;而后者侧重“清热利湿”,更适合湿热型痤疮伴粉刺多。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均为科普中医所用,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用药建议,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