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经典名方【苇茎汤】组成用法、主治功用、方解机理、鉴别配伍、医案举例
2025
11-07

经典名方【苇茎汤】组成用法、主治功用、方解机理、鉴别配伍、医案举例

凡以散结消痈、解毒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痈疽疮疡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痈疡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结者散之”“坚者削之”等为其立法依据。

痈疡者,有七情郁滞化火,或恣食辛热而化生湿热,或外感六淫邪气侵入腠理经脉,或机体虚寒、痰浊壅阻等发病因素的不同,其主要病机是热毒或阴寒之邪凝滞,营卫失调,气血郁滞,经络阻塞,肉腐血败而变生痈疡。正如《灵枢·痈疽》所谓:“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命曰痈。”

通常以生于躯干、四肢等体表的痈疡,称为外痈(体表痈疮);生于体内脏腑之痈,称为内痈(脏腑痈)。体表痈疡的内治法,每每依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初起、成脓、溃后)而分别采用消、托、补三法。消法,多用于痈疡初期,脓未成之时,通过散邪解毒、疏利气血的方法,以制止成脓,消散痈肿,正如《疡科纲要》之谓:“治疡之要,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而可以消散于无形。”托法,《外科启玄》有谓:“托者,起也,上也。”多用于痈疡中期,邪盛毒深而正气不足,疮毒内陷,脓成难溃之证,用之扶助正气、托毒外出、软坚透脓。补法,即《外科启玄》所谓:“言补者,治虚之法也。”适用于疮疡后期,正气亏虚,疮口经久不敛者,用之补益正气、生肌敛疮。至于内痈之治,则重在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总以散结消肿、逐瘀排脓为基本治疗大法。

痈疡之治多以散结消痈、托里透脓、补虚敛疮为法。因此本章方剂相应分为散结消痈剂、托里透脓剂、补虚敛疮剂三类。

应用本类方剂,首先当辨别病证的阴阳表里虚实。痈疡脓已成,不宜固执内消一法,应促其速溃,不致疮毒内攻。若毒邪炽盛,则须侧重清热解毒以增祛邪之力;若脓成难溃,又应配透脓溃坚之品。痈疡后期,疮疡虽溃,毒邪未尽时,切勿过早应用补法,以免留邪为患。

苇茎汤出自《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属于散结消痈剂,适用于痈疽疮疡等。代表方如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阳和汤、苇茎汤、大黄牡丹汤等。

【组成】苇锉,一升(60g) 薏苡仁半升(30g) 桃仁去皮、尖、两仁者,五十枚(9g) 瓜瓣
半升(24g) 

【用法】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先煮苇令得五升,去滓,悉内诸药,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吐如脓(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痰瘀互结,热毒壅滞之肺痈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之肺痈,乃因热毒壅肺、痰瘀互结而致。热毒迫肺,以致热伤血络,热壅血瘀,肉腐血败,酝酿而成痈脓,故咳吐腥臭脓血;痰热壅肺,肺失清肃,是以咳嗽;痰热瘀血壅结于肺,肺络不通,则胸中隐隐作痛,咳则痛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征。治当清热化痰,逐瘀排脓。

【方解】本方重用苇茎为君药,其性甘寒轻浮,善清肺热,其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本经逢原》),为治肺痈之要药。臣以瓜瓣(冬瓜仁)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君药配伍,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亦为臣药。佐以桃仁活血祛瘀以助消痈,且能润燥滑肠而通下,使痰瘀之邪从下而解。四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

【配伍特点】药性平和,清化于上,降渗于下,凉而不寒。

【运用】本方为治肺痈之常用方。以身有微热,咳嗽痰多,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辨证要点。方中苇茎一药,现临证多用芦根,而鲜有用茎者,似古今用药之异。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其功用相近。

【附方】桔梗汤(《伤寒论》)桔梗一两(30g)甘草二两(60g)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治:少阴客热咽痛证,以及肺痈溃脓,咳吐脓血,腥臭胸痛,气喘身热,烦渴喜饮,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鉴别】苇茎汤与桔梗汤均可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热解毒排脓之功。但桔梗汤独取桔梗和甘草两味,其清热解毒排脓之力较弱;苇茎汤既能清热解毒排脓,又伍桃仁化瘀逐痰,故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或善后调理,均可用之。苇茎汤与泻白散同为治肺热之方,均具有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之证。泻白散以桑白皮、地骨皮为主,偏于清泄肺热,且甘寒清热而不伤阴,用治肺有伏火郁热,见咳嗽气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苇茎汤以苇茎、薏仁、桃仁、瓜瓣,既能清热化痰以止咳,又善逐瘀排脓而消痈,故主治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见咳唾腥臭脓血,胸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论选录】治咳吐臭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烦满甲错,此汤主之。夫肺痈、肺痿二证,《金匮》论之其详,大抵肺痈属实,肺痿属虚。故痿者,萎也,犹草木之萎而不振也;痈者,壅也,犹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苡仁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张秉成《成方便读》卷四)

【医案举例】王氏,五十六岁,癸亥三月初八日。初起喉痹,为快利药所伤,致成肺痈。胸中痛,口中燥,喉痹仍未痊,不食不寐,痰气腥臭,已有成脓之象,脉短而数,寒热,且移热于大肠而泄泻。难愈之证,勉与急急开提肺气,议《千金》苇茎汤,与甘桔合法。桔梗二两,甘草一两,桃仁五钱,冬瓜仁五钱,苡仁一两,鲜苇根四两,水八碗,煮三碗,二煎再煎一碗,分四次服。(《吴鞠通医案》)

【方歌】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苡冬瓜仁,肺痈痰热兼瘀血,化浊排脓病自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