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脾虚气陷证,中医治疗脾虚气陷证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2025
11-06

脾虚气陷证,中医治疗脾虚气陷证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

一,脾虚气陷证是中医常见证候之一。

 

含义脾虚气陷证

– 症状: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混浊如米泔,舌淡苔白,脉弱。

– 病因: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等导致脾气下陷。

 

指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脾主运化和升清,当脾气虚弱到一定程度,不能正常升举,就会出现各种下陷的症状。

 

病因

 

– 多由饮食不节引起,如长期过度劳累、思虑过度、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导致脾气虚弱,进而发展为脾虚气陷。

– 也可能是久病耗伤脾气,使脾气越来越虚,最终引起气陷。

 

症状

 

– 内脏下垂:这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如胃下垂,患者会感觉胃脘部坠胀不适,尤其是在进食后更加明显,因为食物增加了胃部的重量,加重了下垂感;还有子宫脱垂,女性患者会发现子宫位置下移,严重的会脱出阴道口外;直肠脱垂也很常见,表现为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门外。

– 消化系统症状:有脘腹重坠作胀,这是因为脾气下陷,不能正常升举,导致腹部气机下陷而产生坠胀感。同时会伴有食少纳呆,这是由于脾虚,运化功能减退,没有食欲,进食量减少。另外,还会出现大便溏稀,因为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水湿不能被吸收,从而使大便变稀。

– 全身症状:会出现神疲乏力,这是因为脾气虚,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少气懒言,患者说话声音低微、懒得说话,这是气虚的表现;头晕目眩,这是因为清阳之气不能上升头目,导致头部气血不足;面色萎黄,是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来濡养面部肌肤。

 

舌脉表现

 

– 舌淡苔白,这是脾气虚的常见舌象。淡舌表示气血不足,白苔说明没有热象。

– 脉弱,这是气虚不能鼓动血脉的表现,脉象软弱无力。

 

治疗原则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常用的方剂是补中益气汤,通过补益脾气、升提下陷之气来改善症状。

二,中医治疗脾虚气陷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中药治疗

 

– 方剂应用

– 补中益气汤: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为臣药,辅助君药增强补气健脾之力。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黄芪升提下陷之气,为佐使药。一般用水煎服,可起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

– 举元煎:主要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升麻。黄芪、人参补气,白术、炙甘草健脾,升麻升提阳气,主要用于气虚下陷、血崩血脱等症。

 补中益气汤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黄芪(18g)、人参(9g)(或党参18g)、白术(9g)、炙甘草(6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

2. 功效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和气虚发热证。可以改善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溏稀、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状。

3. 方解

 

–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为君药,其用量较重,能补中益气、升阳固表。黄芪可以大补脾胃之气,并且通过升提之力,纠正气陷的状态,是治疗脾虚气陷的关键药物。

– 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经;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这三味药为臣药,人参(党参)补气生津,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补脾和中。它们共同协助黄芪增强补气健脾的作用。

–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为佐药,能养血和营。在补气的同时,当归可以防止因为纯用补气药而导致的气血失调,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

–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为佐药,可理气和胃。由于本方是补气之剂,使用陈皮可以使补药不滞,防止气机壅滞,保证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

– 升麻、柴胡: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二者为佐使药,能升阳举陷。它们和黄芪配合,增强升提下陷之气的作用,使中气得以恢复正常。

4. 用法

 

– 将上述药物放入适量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煮20 – 30分钟,倒出药液;接着再加水煮第二次,把两次的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或三次服用,每日一剂。不过,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指导下适当调整。

– 举元煎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1. 方剂组成及剂量(参考)

 

– 人参(9 – 15克)、黄芪(15 – 30克)、白术(9 – 15克)、炙甘草(3 – 6克)、升麻(3 – 6克)。

2. 功效

 

– 益气升提。主要用于治疗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症。比如对于中气下陷导致的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子宫脱垂,以及因气虚而出现的面色苍白、眩晕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 方解

 

–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经。是本方的主要药物之一,有大补元气的作用,可用于挽救虚脱之证,同时对于各种气虚症状能起到补气扶正的关键作用。

–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黄芪能补中益气,与人参相伍,增强补气之力。并且黄芪还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是治疗气虚下陷的重要药物。

–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白术可以健脾益气,通过增强脾胃功能,巩固中气。与黄芪、人参配合,使脾气健旺,有利于中气的恢复和升提。

– 炙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能补脾和中,调和诸药,起到辅助其他药物发挥补气作用的功能,同时缓和药物的烈性,使方剂更加平和。

– 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升麻是升阳举陷的关键药物,在补气的基础上,升提下陷的阳气,主要用于中气下陷所导致的各种脱垂症状以及气虚下陷引起的崩漏等。

4. 用法

 

– 用水适量浸泡药物30分钟左右,然后用大火煮开,转小火再煮20 – 30分钟,倒出药液;再加水煮第二次,两次药液混合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不过,具体剂量和用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2食疗

 

– 可以食用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功效。可将山药煮粥或者炖汤食用,每次30 – 100克。还有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可直接食用或者和其他食材一起煮汤,每次10 – 20颗。另外,黄芪炖鸡也是不错的食疗方法,黄芪30 – 50克、鸡一只,将黄芪和鸡一起炖煮,食肉喝汤,有助于改善脾虚气陷的症状。

 

3针灸推拿

 

– 针灸治疗:常选取足三里、脾俞、胃俞、气海、百会等穴位。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能健脾和胃、补气养血。脾俞、胃俞分别是脾、胃的背俞穴,可调节脾胃功能。气海能益气助阳。百会是诸阳之会,可升提阳气。针刺这些穴位一般采用补法,如艾灸足三里、气海、百会等穴位,可增强补气升阳的效果。

– 推拿按摩:可以自我按摩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每次10 – 15分钟,能够促进脾胃运化。也可以按摩足三里穴,用拇指按揉,每次3 – 5分钟,有健脾益气的作用。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