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桂枝汤法治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2025
11-06

桂枝汤法治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桂枝汤法中包括一系列方药的使用。针对桂,有用肉桂、桂枝的不同;有加桂、减桂、去桂之法。针对芍药,有用赤芍、白芍、炒白芍的不同;有加芍、减芍、去芍之法。针对甘草,有用生甘草、炒甘草、炙甘草的不同;有生甘草、炙甘草按比例合用和去甘草换为黄芪之法。针对生姜,有用生姜、炮姜、干姜的不同;有加姜之法。另外还有桂枝汤加附子、加瓜蒌根、加黄芪的变化,甚至如五苓散之类用桂之方也都属于桂枝汤法。以下总结桂枝汤法治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验案一则,以期大家了解广汗法团队对桂枝汤法中诸方药的使用细节。

刘某,男,15岁,内蒙古人,BMI为26.3,腰围为89cm。因“双下肢散在出血点1年余”于2025年1月23日远程就诊。曾口服万应胶囊、消风止痒颗粒、维生素C,外涂肤痔清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及外用表皮生长因子,皮损无明显改善,逐渐增多融合成片。基础体温多36度以下,常年偏低,不容易上火、发烧。刻下症:皮疹呈暗紫色、暗褐色或铁锈色,持续不退,局部皮肤干燥、粗糙,伴有明显肌肤甲错、脱屑及皲裂。怕冷、怕风又怕热,喜欢夏天,头面部容易出汗,稍活动即出汗。头面部出油较多,面部散在多处痤疮。容易口干、口渴。大便日1次,成型不费劲,小便深黄呈棕色。舌淡苔厚腻,舌尖红。精神可,食欲可,睡眠可。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基本正常,尿酸488.8umol/L。

诊断:色素性紫癜、高尿酸血症。

方用茵陈五苓散:茯苓9g,猪苓9g,生白术9g,泽泻15g,肉桂6g,茵陈30g。渐加量服用,第1~2天早中晚饭前各服0.5剂,若小便颜色未变淡,且服药后无明显不适,则第3~4天每顿各增加0.5剂,即早午晚饭前各服1剂。每2天为1个周期,每顿药量递增0.5剂,直至小便颜色出现明显变淡后剂量维持。为方便加量,本案中所用处方均使用智能免煎颗粒剂。嘱患者控制饮食,同时关注体重、腰围、面部出油、痤疮及小便颜色变化。

2月14日二诊:上方茵陈五苓散加量至日服4.5剂。患者双小腿皮损颜色变淡,无新起皮损。体重、腰围均减至标准正常范围内,BMI为25,腰围为84cm,怕热明显减轻,仍怕冷、怕风,头面部出油明显减少,面部痤疮逐渐消退。头面部容易出汗,基本无口干、口渴。大便日1次,成型不费劲。小便颜色从较深的黄色开始变浅,色暗黄如啤酒色,每日中会出现1~2次颜色明显变淡的排尿。基础体温:35.8℃~36℃。舌淡,苔厚腻明显减轻。精神可,食欲可,睡眠可。方用五苓散:茯苓9g,猪苓9g,生白术9g,泽泻15g,肉桂6g。波浪式加量服用,逐步递增期,第1天服1剂,第2天服2剂……第4天服4剂;此后进入调整期,第5天剂量回落至3剂,第6天减至2剂;完成阶段性调整后,剂量再次递增,第7天回升至3剂,第8天服4剂,第9天服5剂;之后再次调整,第10天剂量降至4剂,第11天减至3剂;而后再次开启递增进程,第12天到4剂,第13天至5剂,第14天达到峰值6剂,第15天维持在5剂。以此往后继续类推。这种“波浪式加量”给药方案,通过剂量的阶段性递增、适时调整,既有助于药物在体内逐步建立有效血药浓度,又能在调整期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从而在疗效与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嘱患者关注小便颜色及尿酸变化。

3月10日三诊:上方五苓散最多加量至日服8剂。患者双小腿紫癜皮损面积较前减少,无新起皮损。体重、腰围可控,BMI25,腰围83.6cm。怕冷、怕风,基本无口干、口渴。大便日1次,成型不费劲。小便暗黄如啤酒色,小便整体颜色稳定在浅黄偏深的范围,不再出现深黄色尿液。五苓散加量服药过程中,小便颜色较上阶段变化不明显。基础体温较前提升:35.7℃~36.4℃。舌淡转红,苔腻继续减轻。精神可,食欲可,睡眠可。尿酸417.1umol/L。处方调整为:①五苓散(药量同前),日1.5剂维持。②土茯苓30g、虎杖6g。渐加量服用,服法同前。③自拟肉桂纯阳汤(肉桂15g,生姜15g,大枣12g),渐加量服用,服法同前,直至觉身体觉热后剂量维持。嘱患者关注小便颜色及身体热度的变化。治疗目标:务求全身肌肤觉热,甚至发“烫”,基础体温升高,全身均匀微似有汗。注意事项:忌生冷黏滑,适当多晒太阳、多穿、多动、多吃温热及发散食物。

5月26日四诊:患者服五苓散日1.5剂;土茯苓、虎杖渐加量至2.25剂;自拟肉桂纯阳汤渐加量至2.5剂。患者双小腿紫癜皮损较前变润、颜色变淡、触之光滑、平整,无新起皮损。BMI为20.6,腰围75cm。怕冷、怕风减轻,基本无口干、口渴。头面部出汗较前减少,全身可感觉到热,小腿外侧可微微出汗。大便偏干费劲2~3日1次,小便浅黄透明色,小便颜色完全转为均匀的正常淡黄色。基础体温:35.7℃~36.4℃,36度以上偏多。舌转红。精神可,食欲可,睡眠可。尿酸402.5umol/L。处方调整为:①五苓散(药量同前),日1.5剂;②土茯苓30g、虎杖6g,日2.25剂;③自拟肉桂纯阳汤(药量同前),日2.5剂;④桂枝加黄芪汤(黄芪10g,肉桂15g,赤芍15g,生姜15g,大枣12g,甘草10g),日0.5剂。嘱患者每日坚持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治疗目标:大便顺畅,身体变热。

7月28日五诊:患者近期每日坚持低强度长时间运动20分钟左右。双小腿紫癜皮损较前继续变淡,无新起皮损。BMI为20.6,腰围为74cm。仍有怕冷、见风时觉冷,基本无口干、口渴。头面部出汗较前明显减少,出汗可控,全身可感觉到热,小腿内外侧均可微微出汗。大便偏干顺畅1日1次,小便淡黄。基础体温:35.7℃~36.5℃,36℃以上偏多。舌淡转红。患者精神可,食欲可,睡眠可。尿酸420umol/L,边界值轻微升高。处方调整为:①自拟肉桂纯阳汤(药量同前),日2.5剂维持;②四逆汤(附子6g,干姜9g,甘草12g),渐加量服用,服法同前,直至身体不怕风、不怕冷后剂量维持;③桂枝加黄芪汤(药量同前),日0.5剂维持。嘱患者继续坚持低强度长时间运动,关注小腿热度及基础体温的变化。

8月11日:患者服四逆汤渐加量至日3剂。晨起基础体温37.3℃,伴嗓子轻微疼、流清涕,全身热,似有微汗,夜间最高烧到37.6℃。未经退热和消炎干预,在继续服用肉桂加黄芪汤、四逆汤、自拟肉桂纯阳汤的前提下,第二日患者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基础体温36.8℃,第三日基础体温36.6℃,嗓子轻微疼、流清涕均自行好转。尿酸405umol/L。第三日晨起患者皮损明显消退,右腿消退明显,接近肤色。处方继续服用原方,①自拟肉桂纯阳汤(药量同前);②四逆汤(药量同前);③桂枝加黄芪汤(药量同前)。并继续加量服四逆汤、自拟肉桂纯阳汤,希望基础体温继续升高,以清退余邪。

按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良性皮肤病,此病可发生于所有人群,儿童和青少年较为少见。该病属于毛细血管炎的一种,虽有自愈倾向,但多数反复发作,且复发后治疗难度较大。中医学中无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可将其归类为“血疮”“血风疮”“血疽”“血疳”“血瘙”“肌衄”及“斑疹”等范畴。

患者初诊时,怕冷、怕风又怕热,喜欢夏天,小便黄,面部出油、痤疮……症状杂乱,有寒有热。其腰围为89cm,BMI为26.3,提示内脏脂肪超标。抽丝剥茧后发现,患者容易出汗、怕冷、舌淡当为卫气不和,是病症主干,寒为本,热为标,且中焦壅滞不通,故初期治疗以治标与疏通中焦为主。中后期治疗则以桂枝加黄芪汤、自拟肉桂纯阳汤等“充卫”为主。桂枝加黄芪汤,为桂枝汤加黄芪10g;自拟肉桂纯阳汤为桂枝汤去方中偏阴之赤芍、偏缓之甘草,其力专一,协力“充卫”。笔者认为,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是“整体失调导致的皮肤局部障碍”,是“长在皮肤上的内科病”,所以治疗不能只治皮毛,更要注重整体。通过应用桂枝汤法,使“卫和”,阴证逐渐转阳,从而使人体逐渐恢复适度上火、发热的能力,逐渐趋于“温充肥司”状态,卫气温充的同时皮损也随之较快消退。

桂枝汤法中不仅包括很多方药,还涵盖了正常出汗及将息、禁忌等诸多生活处方细节。《千金翼方·太阳病用桂枝汤法》记载:“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卫气不和故也。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笔者非常重视针对“卫气不和”的诸多治疗方式和“卫和则愈”的最终治疗目标,提出“充卫法”“可控发热疗法”等大法。桂枝汤法就是实践这些临床大法的重要方法,在本例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治疗中获得了满意效果。(郝娟娟 张英栋  山西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