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脾虚湿盛吃什么中成药?医生私藏的10款常用药,健脾祛湿超对症
2025
11-03

脾虚湿盛吃什么中成药?医生私藏的10款常用药,健脾祛湿超对症

原创

橘子健康科普

橘子健康科普

2025年10月31日 11:09
广东

《黄帝内经》里这么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就跟身体的“运化小工厂”似的,要是它们的功能变弱了,水液代谢就得出岔子,多余的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变成“湿气”,在身体里到处乱跑。

湿气重了,身体自然跟着“闹脾气”,今天就把医生临床上常用的10款健脾祛湿中成药分享给你,每一款都对症实用,帮你科学调理不踩坑。

1.参苓白术散(丸):健脾祛湿“主力军”

它是调理脾虚湿盛的经典方剂,好似专门为脾胃组建的“修复队”,该方剂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入山药、莲子、薏苡仁等成分,不但能补益脾胃,还能渗湿排浊,与此同时可兼顾调理肺气。

格外适合于那些没啥食欲,一吃就感觉腹胀,大便稀软不成形,与此同时还感觉浑身乏力、面色发黄的人,《本草纲目》里记载薏苡仁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再配上健脾益气的人参、白术祛湿,还不损伤正气,温和且长久。

吃药可得多留意:饭前吃药效更好;吃药的时候别喝浓茶,也别吃萝卜,不然会影响药效;要是感冒发烧的时候,先别吃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四君子丸:补气健脾“基础款”

方子极为简单,仅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这四味药,且被称作“补气健脾第一方”,它没有诸多多余且复杂的成分,专注于补充脾胃的元气,从根源上使运化功能得以增强。

若你主要是感觉全身没力气、说话无力、没什么食欲且常爱腹胀,大便偏稀但不太黏腻,选这个就合适,脾胃气虚是湿气产生的根源,如同工厂动力不足原料就堆积,先让四君子丸补上动力,使脾胃能自行运转起来。

感冒发烧之时,不可食用;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者,需谨慎使用;服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切勿进食油腻生冷之物。

3.香砂六君丸:脾虚气滞“对症药”

在四君子丸的基础上,它多加了木香和砂仁两味行气的药材,不仅能健脾,还能化解脾胃气滞带来的不适。

很多人脾虚之时,会感觉胸口与肚子极为胀,进食之后更为严重,甚至不断嗳气、打嗝,大便还黏糊糊的,此时香砂六君丸就比较适宜,木香可行气止痛,砂仁能化湿开胃,好似给堵塞的脾胃“通通气”,令运化更顺畅。

适用人群:脾虚伴有明显腹胀、嗳气的人,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患者也可以用。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3天症状没缓解就该去看医生。

4.平胃丸:燥湿和胃“实力派”

这款药的关键在于“燥湿”,其针对的是脾胃湿滞较为严重的状况,方子中的苍术燥湿能力强,厚朴可行气消胀,陈皮能理气健脾,能够迅速化解脾胃里的湿气与滞气。

若你察觉舌苔厚腻、口中发黏、腹部胀满、大便黏附马桶,甚至有恶心欲吐之感,这样平胃丸便可直接祛湿除胀,《金匮要略》中提及:苍术“能除湿气,温健脾胃”,与厚朴配伍后,可燥湿且不显生硬,颇为契合湿气重且气滞较显著之人。

要留意它的药性挺温燥的,阴虚火旺、口干咽燥的人可不能长时间吃;孕妇得谨慎使用,而且服药的时候得少吃点甜食、跟油腻的东西。

5.藿香正气水(胶囊):外感湿滞“急救药”

这款药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很多人知道它能治感冒,实际上它对脾虚湿盛且伴有外感风寒的情形特别有效,藿香、紫苏可发散风寒、化湿和中,陈皮、半夏能理气止呕。

要是你不光有脾胃不舒服的情况,还跟着怕冷发热、脑袋昏沉发痛、恶心想吐、拉水样稀屎这些症状,比如说夏天吹空调后肠胃不好,或者淋雨受凉后出现的脾胃毛病,用这个东西能马上缓解。

特别提醒: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服药后不能开车,也不能和头孢类药物同服;胶囊剂不含酒精,怕酒精的人可以选胶囊;风热感冒(喉咙痛、流黄涕)的人不能用。

6.五苓散:水湿内停“通利药”

这款药物善于 “通利小便”,可借助使小便排出的方式将体内多余湿气排出,仿若为身体打开了一个“排水口”。

适合那些湿气重且伴有水肿的人,比如眼皮肿、小腿肿,小便不利、量少发黄,这个时候还有腹胀、大便稀溏的症状。《伤寒论》中记载五苓散“主之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对于水湿内停导致的各种不适,通利祛湿效果显著。

请注意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者不可使用此品;孕妇需慎用;服药时应多饮水以促进湿气排出。

7.健脾丸:脾虚食积“专用药”

很多人脾虚的同时还爱积食,吃多了就胀,肚子摸起来硬硬的,大便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还伴有口臭、食欲差。健脾丸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消食化积,一举两得。

方子中的党参、白术可健脾,山楂、麦芽能消食,陈皮、枳实能理气,适用于因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积食腹胀,恰似给脾胃同时派遣了“营养师”与“清洁工”,既补又清,不偏向任何一方。

适用人群:脾虚伴有积食、腹胀、消化不良的人,小儿脾胃虚弱导致的厌食、积食也可以用(需减量)。注意:服药期间不能吃生冷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慎用。

8.补中益气丸:脾虚下陷“升提药”

这款药物不仅能够健脾,使身体有气力,还可以 “升阳举陷”,针对的是脾虚较严重且正气下陷的情形。

若你除脾虚常见症状外,还觉小腹坠胀、肛门存下坠感,或常泄泻、脱肛乃至女性有子宫脱垂情形,补中益气丸可补全脾胃之气,提高下陷正气,《本草纲目》谓黄芪为“补气之长”,方里的黄芪配合升麻、柴胡既能补气还能升阳,从根本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阴虚火旺、口干舌燥的人要谨慎使用;高血压患者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服药期间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9.附子理中丸:脾肾阳虚“温补药”

这款药药性较为温和,是针对脾虚湿盛且有明显阳虚之人,若你脾胃不适在冬天或受凉后加重,畏寒、手脚冰凉,大便稀溏不成形,甚至所食之物未充分消化,这样附子理中丸可温阳健脾、驱散寒湿。

方子里的附子和干姜能够温阳散寒,人参、白术则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就像给脾胃加了一把“火”,把寒气赶走,湿气化开,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 “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配上理中丸中的健脾药材,温补效果更加显著。

特别注意:药性温热,阴虚火旺、口干口苦的人禁用;孕妇慎用,服药期间不能吃生冷食物,也不能同时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

10.祛湿颗粒:湿热内蕴“清利药”

这款药物针对的是脾虚湿盛日久化热形成的“湿热”体质,若你不仅有湿气重的表现,还口苦口黏、舌苔黄腻、大便黏糊且偏黄、小便黄赤,甚至皮肤长痤疮、湿疹,这样祛湿颗粒可起到清热祛湿、健脾开胃的作用。

其中所含成分有祛湿的薏苡仁、茯苓以及清热的苍术、陈皮,在清除湿热时不会损伤脾胃,适用于夏天湿气重且易上火之人,或是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出现湿热症状者。

服药之时,饮食宜清淡些,莫吃辛辣、油腻之物;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服药,脾胃虚寒者应谨慎使用。

脾虚湿盛调理小提醒

中成药虽好,但一定要辨证使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样是脾虚湿盛,有人偏寒、有人偏热,有人气滞、有人气虚,选对药才能见效。

若病状不严重,也可搭配食补来进行,将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煮水饮用,或者熬粥时加入几颗莲子、芡实,这些都是较为平和的健脾祛湿食材,日常生活中应少吃生冷、油腻、甜品之类的食物,此类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应适当进行活动,比如快走、慢跑等可促进气血循环,对排出湿气有益。

服药四周后症状仍未改善,或症状较复杂,应及时去中医门诊,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后再用药,不要自行随意搭配药物服用。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