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瘀血长期不散? 就是体内有瘀血的人,如果你桃仁也用了,红花也用了,甚至三棱、莪术都下去了,但疼痛位置依然固定,舌质紫暗依旧,那你就加强补益宗气的药呀,这就是瘀血长期不散,要补宗气!为什么要补宗气?因为中医讲“气为血之帅”,宗气积于胸中,主司呼吸和贯心脉以行气血。宗气就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压力泵”,气足则泵有力,血液才能畅行无阻。若宗气亏虚,这个“泵”的动力不足,无力推动血行,血自然就慢下来、停下来了,形成瘀血。这时候你不去给“泵”加油充电,反而一味地用破血药强行疏通,不仅瘀血难化,反而更伤正气。那么补益宗气可以加什么呢? 比如黄芪、党参、柴胡、升麻、桔梗等,其实就是加上升阳补气的药,用胸中大气的力量来推动血液运行,或者讲用宗气来统帅血脉。比如重用黄芪吧,黄芪主要作用是补气升阳,什么是补气升阳?就是它能把能量直接补到胸中大气,让这个“气压泵”重新获得动力。大气一转,气血得行,瘀血自然得以消散。所以张锡纯创立的升陷汤为何以黄芪为君?就是用它的升举之力,来治疗大气下陷导致的种种血瘀之症。比如我们常遇到,胸中瘀血阻滞者,我用血府逐瘀汤,依然不能解决气短、乏力、怔忡的问题,那你就可以重用黄芪,或加柴胡、桔梗以升举胸中大气,是不是就变成了气血同治呢?如果瘀血阻络者,我不用通窍活血汤,直接用补阳还五汤(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你看这方中黄芪用至四两,数倍于所有活血药的总和,这是不是同一个思路呢?还是补宗气以行瘀呀!那为何在活血药中配大量黄芪,因为很多都是久病虚弱的瘀血证,不重建气机推动力,也是很难解决的,并不是单用破血药,就能把干血推开的。若只通不补,犹如无水行舟。张锡纯就不会在治癥瘕的理冲汤里也用黄芪、白术,这正是“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的妙用。所以近代名医张锡纯就曾指出: “治瘀血之法,非仅破血一途。若大气下陷,无力帅血而致瘀者,当升补大气,其瘀自通。”意思就是说治瘀血不是万能钥匙,有时候必须从补气入手。不同程度的瘀,就要用不同力度的气来推,这样才能标本兼治。而且治瘀血不是一味的破血逐瘀,关键还得看推动血行的气机是否充足,气不足就补气,气陷就升举,这才符合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论治之理呀!以上仅做医学科普,所涉药物并不具备普适性,不要盲目跟风套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artContent h1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78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