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老年人常常被一连串慢性病困在日常生活中:走路不稳、记忆模糊、情绪低落、胃口变差、手脚麻木……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同一个“罪魁祸首”——维生素B12缺乏。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类缺乏往往被误以为是衰老的自然表现,结果耽误了治疗窗口,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近年的多项研究提示:补充维生素B12,或许能在多种老年慢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等方向,展现了令人振奋的“多面手”潜力。
在临床门诊中,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因反复乏力、记忆减退或麻木前来就诊。血液检查一出,维生素B12明显偏低。
问题是,这个指标往往被忽视。很多人即便B12远低于正常值,症状也不一定明显,直到发展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或周围神经病变才被发现。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维生素B12不是普通营养素,它参与DNA合成、神经髓鞘修复、红细胞生成,缺乏它,身体多个系统会像机器缺油一样逐渐“卡壳”。
从2021年到2024年,国内外陆续发布了5项重要研究,揭示了B12在预防和缓解老年慢病方面的潜力。我们不妨倒着来看B12的临床表现,从症状追溯机制,再回到干预建议,或许能让这个不起眼的维生素“露脸”。
先说第一个让患者苦不堪言的问题:手脚发麻、走路像踩棉花。老年人常以为这是“风湿”或“腰椎压迫”,但不少人实际上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周围神经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B12是合成神经髓鞘的关键物质,髓鞘就像电线外面那层绝缘胶,缺了它,神经信号就传导不畅,表现为感觉迟钝、肌力下降、步态不稳。
2023年一项发表于《实用老年医学》的回顾性研究显示,70岁以上人群中,维生素B12缺乏者发生神经病变的风险是正常者的2.3倍,且补充B12三个月后,约64%的患者麻木感明显缓解。
第二个常被误诊的问题是抑郁和认知减退。很多老年人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变差,家属以为是“老年痴呆”早期,其实部分患者是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维生素B12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尤其是与5-羟色胺和多巴胺密切相关。脑子里像是缺乏润滑剂的齿轮,转起来又慢又卡顿。
一项2022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临床观察发现,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B12水平偏低者占比超过48%,补充后认知功能评分平均提高了2.1分。
再来看第三个不太容易联想到的系统——消化道。有些老年人吃饭没胃口、腹胀、舌头发红发痛,甚至出现口腔溃疡、腹泻或便秘交替。
这些症状可能是B12缺乏引起的胃肠黏膜萎缩或胃酸分泌减少所致。尤其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二甲双胍的老人,更容易发生吸收障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024年《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一项基于1500名老年人的回顾研究指出,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者中,B12缺乏发生率达38.7%,而停药并补充B12后,食欲和消化症状在4周内显著改善。
我们再倒回一个“老熟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一种典型的B12缺乏性贫血,患者往往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化验时发现红细胞体积增大,血红蛋白降低。
很多人以为是缺铁,其实补铁不但无效,反而可能掩盖问题。B12缺乏影响DNA合成,导致骨髓造血异常,红细胞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这是B12缺乏中最容易被确诊的一种表现,但也最容易被“误补”处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慢病关联——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这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像个“隐形杀手”,悄悄腐蚀血管壁。B12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成无害物质的重要酶促因子。
缺乏B12,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2021年在山东大学完成的横断面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每升高5微摩尔/升,脑卒中风险增加12%,而补充B12联合叶酸,可有效控制该指标。
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问:那到底该怎么补?怎么吃才有效?不建议一律口服营养品。如果是轻度缺乏且胃肠功能正常,可以选用口服B12片剂或含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但对于胃切除、胃萎缩、长期服药或吸收障碍者,推荐每周肌注1000微克,连用4周后改为每月一次维持。补充期间需监测血B12水平,避免过量。
饮食方面,动物肝脏、牛肉、蛋黄、海产品是B12的主要来源,纯素食者极易缺乏,建议定期体检并主动补充。冰箱里的食物再丰富,如果肠胃吸收不了,也白搭。查明吸收路径是否通畅,是治疗成功的前提。
值得特别提醒的是,B12虽为水溶性维生素,但大量补充并非完全无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痤疮加重、皮疹、轻度腹泻等不良反应。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评估个体需要,科学补充。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从神经系统到造血系统,从胃肠道到心脑血管,维生素B12在老年人群中扮演着“多系统守门员”的角色。它的缺乏往往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多个慢病的共同诱因。这是一种可以被发现、可以被干预的可逆因素。
在医学的世界里,最值得珍惜的,不是那些神奇的“灵丹妙药”,而是那些能让我们把病挡在门外的小事。维生素B12,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存在。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它不像大病那样惊心动魄,也不如止痛药那样立竿见影。但它在身体里默默地维系着平衡,让我们不至于在衰老的路上走得太快、跌得太重。
老年不是疾病,但可以被疾病缠身。与其等到症状明显、功能受损,不如从一项简单的血液检查开始,了解你的B12水平,给身体一个微小但重要的修复机会。有时候,所谓的“立大功”,就是把自己照顾得好一点,不被小毛病拖垮而已。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参考文献:
[1]王丽,李泽林,高婷婷.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23,37(2):115-118.
[2]赵宇,梁小云,王彬.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的关系及维生素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40(8):852-856.
[3]吕青,陈红,李静.质子泵抑制剂相关维生素B12缺乏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4,18(5):77-80.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62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