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常感到身体像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既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又同时出现口干舌燥、心烦失眠的“上火”症状?夏天吹不了空调,冬天暖不热被窝,精神萎靡,腰膝酸软,仿佛身体的能量系统彻底紊乱。
这并非简单的“体寒”或“上火”,在中医看来,这很可能指向一种更为复杂的健康危机——阴阳两虚。经方大师倪海厦先生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常提醒我们,“现代人病症复杂,纯阳虚或纯阴虚者少,多是阴阳两虚,寒热错杂。这时补阳则助火,滋阴则碍脾,用药如同在钢丝上行走,贵在平衡。”
阴阳两虚:身体根基的动摇
中医理论中,阴与阳是生命的根本。“阴”如同身体的津液、精血,是宁静、滋养的物质基础;“阳”则是温暖、推动的功能活动。 倪海厦先生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人体的阴阳,就像汽车的机油(阴)与电力系统(阳)。缺了机油(阴虚),机器会发热磨损;没了电力(阳虚),车子则无法启动。两者皆亏,身体这辆’车’便寸步难行。”
阴阳两虚的典型症状包括:
-
寒热交错:既畏寒肢冷(阳虚于下),又口燥咽干、面部时而烘热(虚火上炎)。
-
功能衰退: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
-
二便异常:可能夜尿频多(阳虚),但大便却偏干(阴虚失润)。
这种情况在久病体弱、过度劳累的中老年人,以及进入更年期的男女中尤为常见。
倪海厦论阴阳双补核心方:二仙汤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倪海厦先生尤为推崇能平衡阴阳的经典方剂——二仙汤。此方构思巧妙,将温阳与泻火融于一炉,正对阴阳两虚、虚火上扰之证。
其组成为:仙茅9克、仙灵脾(淫羊藿)9克、巴戟天9克、当归9克、黄柏4.5克、知母4.5克。
这个方剂的配伍充满了中医的平衡智慧:
-
温阳“铁三角”: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这三味药性温,功专温补肾阳,强壮筋骨,如同为身体点燃了温暖的炉火。
-
滋阴清火“调和剂”:知母、黄柏,性寒,能滋阴降火,清解因阴虚而产生的虚热,防止温阳药“火上浇油”。
-
养血“桥梁”:当归,作为血中圣药,在此方中起到养血活血,沟通阴阳的关键作用,使温阳与滋阴之力能更好地协同。
《倪海厦特别强调:“二仙汤之妙,全在黄柏、知母这4.5克的用量。此二药如刹车,用量过重则冰伏阳气,前功尽弃;用量精准,方能引火归元,成就平衡之道。” 此方对于更年期综合征、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等,常有奇效。
其他经典配伍与活用
除了二仙汤,倪海厦先生在临床中也常运用其他药对与方剂来应对不同侧重的阴阳两虚:
-
肉苁蓉 + 熟地:此为“温润同补”之法。肉苁蓉温补肾阳而质润,熟地大滋肾阴而填精。 两者合用,适用于阴阳两虚伴有明显畏寒或五心烦热者,补力平和而不燥烈。
-
菟丝子 + 枸杞子:此为“平补肝肾”之黄金搭档。 药性平和,菟丝子偏补阳,枸杞子偏滋阴,适合日常长期调理,缓缓图之。
-
附子干姜汤(配甘草):此为急救回阳之重剂,仅用于阳虚欲脱、四肢厥冷的危急重症。《倪海厦警示:“附子如猛将,用之对证可力挽狂澜,用错则伤阴耗血。必须先煎久煎,并配伍甘草以解其毒,非专业人士不可妄用。”
注意事项与扩展方剂
调理阴阳两虚,切忌盲目进补。
-
辨证为先:阴虚火旺者(实火)慎用附子等大热之品,必须先清后补,或清补兼施。
-
中病即止:使用二仙汤等方剂,待主要症状改善后,应调整方药,或转为食疗、平补之剂巩固。
-
脾肾同调:对于虚劳较重者,可考虑还少丹(含熟地、山药、巴戟天等),此方在补肾之余,兼能健脾,适合脾肾两虚导致的早衰、食欲不振。
-
峻补精血:若阴阳气血皆严重亏损,龟鹿二仙胶(鹿角、龟板、人参、枸杞)则是选用“血肉有情之品”进行峻补的代表方,力道雄厚。
当你身体同时发出“寒冷”与“燥热”的矛盾信号时,这并非混乱,而是身体根基——阴阳俱损的明确呼救。 倪海厦先生传承的经方智慧,为我们揭示了调和阴阳的精准法门。“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 面对复杂的阴阳两虚之证,最明智的选择是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全面辨证,找到最适合你身体的那把“平衡之钥”,从而重获内在的和谐与健康。
注:以上为健康科普内容,如有此类症状需要调理的,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辨证指导下应用,切勿去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
北京崇文中方中医医院妇科名方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50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