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抽动症,是气出来的病,常揉这3处,把气排出去就好了!
2025
10-23

抽动症,是气出来的病,常揉这3处,把气排出去就好了!

大家好,我是孟牛安。抽动症,是气出来的病,身体里的气堵了、乱了才引发了抽动,想止抽把气排出去就好了。

1

肝风内动

中医讲,怒气伤肝。肝属木主疏泄,本该舒展条达、气机通畅。可如果长期处于情绪压抑、频繁生气的状态,肝气就会像郁住,郁久化火,火扰心神、引动肝风。

风邪上扰清窍就会导致挤眼、皱眉、摇头,走窜经络则引发肢体抽动。

同时,肝气过旺会欺负脾胃,导致脾虚。脾虚则运化失常,痰湿内生。当肝风裹挟着痰湿在体内乱窜,抽动症状更难根治,还会随着孩子情绪波动反复加重。

2

临床医案

我有一个小患者,从小脾气就急,一点小事就哭闹、跺脚,每次发脾气后,眨眼、耸肩的动作就会变频繁,严重时还会清嗓子停不下来。

西药吃了一年多,孩子不仅抽动没好透,还多了一些副作用,饭量变大却不消化,肚子总是胀胀的,半年涨了12斤,身高却没怎么长。

面诊时我发现,孩子舌质偏红,舌苔又厚又腻,这正是典型的肝郁脾虚证。其实这类孩子的调理核心很明确:既要疏肝理气,也要健脾化痰,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抽动。

3

穴位辅助

除了根据孩子体质开的中药汤剂,我还教了家长一套简单的穴位按摩法,在家就能帮孩子顺气,辅助缓解症状。

1. 太冲穴:疏肝解郁的消气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就像肝脏的排气阀,能直接疏通肝气、平息肝火,对情绪急躁、生气后加重的抽动尤其有效。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轻按,每次按揉1-2分钟,左右脚交替进行。建议每天晚上孩子睡前按摩,既能疏解一天的肝气,也能帮助放松入睡。

2. 脾俞穴:健脾化痰的养脾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对应着脾胃的位置,是调理脾胃功能的关键穴位。经常按揉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减少痰湿生成,从根源上减少肝风作乱的助力。

按摩方法:可配合捏脊一起做——从孩子尾椎骨开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向上捏至颈部,捏到脾俞穴时,稍用力按揉20次。最好在早上空腹时操作,此时脾胃功能最活跃,调理效果更好。

3. 小天心:安神降火的定心穴

肝郁脾虚还会导致心神不宁——比如容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晚上睡不安稳。小天心穴能清心安神、降心火,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减少因心神紊乱引发的抽动。

按摩方法: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每次按揉3分钟,每天可做2-3次。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儿童抽动症的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穴位按摩虽能辅助缓解,但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干预。

毕竟每个孩子的体质、抽动严重程度、肝郁脾虚的具体证型都不同,比如有的孩子痰湿偏重,有的孩子心火更旺,若仅依赖按摩而不以中药汤剂级针对性调理根本,可能会延误改善时机。

儿科中医孟牛安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