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撳针疗法?先看看大师程凯先生的一个视频: 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6854754864748298869
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因形似揿钉(即图钉),故名揿钉型皮内针,简称揿针,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称“皮内针治疗”,又称“埋针治疗”。它有见效速度快、操作便捷、适应性强、方便病人行动的特点,能在皮部进行温和、高频的持久刺激,且在埋针时随着运动又增加了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液循环修复,调整经络肺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一、操作流程
1.针刺前用75%的酒精或1-2%碘伏消毒施术部位;
2.埋针时间一般为1-3天;
3.埋针期间每天按压3-4次,每次约1min,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约4h;
4.埋针部位持续疼痛时,应调整针的深度、方向、调整后仍疼痛应出针;
5.对不锈钢过敏者,不宜使用;
6.耳穴为单耳取穴,3天后换另一侧;
7.某些仪器检查时要取下。
二、揿针的优势特点
1.操作简单,安全无痛。本法只及皮下,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为揿针针体短小,几乎无痛。
2.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特别是对疼痛性疾患达到针到痛减之效。
3.方便运动,适应症广。凡针灸体针的适应症均可采用皮内针治疗。而且此法在运用过程中不影响患者的运动,避免了体针固定单一姿势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令患者适当。随着运动增加机体局部的自身协调、增加了血循修复,因此大大增加了针灸对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使其能收到极佳的疗效。
三、揿针的适应、应用范围:揿针可适应、应用于中蒙医针灸穴位的各种疾病治疗。
1.各种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膝骨性关节炎、头痛、牙痛等各种疼痛病症。
2.末梢神经炎、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牙神经痛、面神经炎(面瘫)、肋间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神经科病症。
3.咳嗽、胸闷、哮喘等肺系病症。
4.呃逆、腹痛、呕吐、泄泻等脾胃科病症。
5.前列腺炎、尿急尿频、夜尿等泌尿系疾病。
6.月经不调、痛经、乳腺疾病等妇科疾病以及产后宫缩痛等产科病症。
中医揿针,一揿就准
揿针是什么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也是微型针灸针,其外形如极小的图钉、针体直径仅为0.25mm细、针长仅为2mm短。通过浅表组织穴位埋针,即时改善临床症状并达到24小时持续’针灸治疗 ‘的效果。其运用现代电化学效应理论,揿针刺入体内就会产生微电流,同时刺入体内的揿针会释放出微量元素,继而影响改变了相应的神经以及组织从而产生了疗效,是传统医学和现代电化学效应的完美结合。
作用有哪些?1、给皮部以微弱、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使用方便、针刺无痛、即刻见效、又有可持久实施针刺治疗的显著特点;选取最佳的腧穴,并根据病情增减腧穴,对胃肠道功能,能起较好的全面调节作用,对 腹痛、腹胀、肛门下坠、腹泻、便秘等症状均具有很好的疗效。
适用哪些人?消化科适应的病症主要有:胃痛、胆绞痛、胁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亦对失眠、头痛等亚健康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禁忌有哪些?
1、关节处、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和瘢痕处、皮肤过敏患者不宜埋针;
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埋针。
常用的穴位:
1、选择与患病脏腑相关联的背俞穴埋8~12枚针,如:胃俞、胆俞、肝俞、大肠俞等;
2、选择耳朵上参照对应脏腑埋4~8针,如:脾、胃、大肠、小肠等;
3、也可选择相应穴位埋4~12针,如:气海、关元、天枢、中脘、足三里等。 揿针在皮下埋藏1~3天,每日至少按压刺激穴位 3~5次,每次按压不少于10~15min。
揿针的十全大补针操作方法
揿针可以用于进行“十全大补针”。在临床使用中,揿针可以被用来替代长时间留针的针灸针,特别是在需要补针(即增强体质、补气血)的情况下,如实施的“十全大补针”。揿针通过长时间留针以达到治疗效果,适合用于此类情况。
十全大补针是一种中医针灸方法,主要用于调节身体机能,增强体质。以下是十全大补针的基本操作方法:
1.针具选用:使用0.16*25mm的毫针或者直接用撳针。
2.取穴方法:引气归元:包括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脘和下脘调理脾胃,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肠胃双向调节:包括双天枢和双大横。天枢调整胃经,大横调整脾经,具有双向调节肠胃的功能。腹四关:包括双滑肉门和双外陵。这四个穴位通调气血,疏理经气,帮助上下贯通,滑利关节。调心、肝、脾:包括心穴、肝穴、脾穴。心穴调理心脏疾病,肝穴治疗肝区疼痛,脾穴调整脾脏功能。加强补肾:包括双强肾穴。强肾穴调节肾功能,增强体力和精力。
3.针灸顺序:从引气归元开始,然后进行肠胃双向调节,接着通调腹四关,之后调整心、肝、脾,最后加强补肾。
4.留针时间和疗程:留针时间约为1小时。疗程安排为每7-10次,间隔一天进行一次。
5.禁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孕妇、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的患者、空腹或饱腹时不宜针灸,酒后也不宜针灸。
中医揿针使用穴位图
《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通过长时间刺激皮部及腧穴,可以调节络脉、经脉、脏腑的机能,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常见病专家推荐基础方:
清铃揿针可以单独治疗,也可以用于毫针的延伸治疗传统毫针针刺对腧穴的刺激作用强烈,但留针时间一般为30min左右,作用时间较短。清铃揿针可以作用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针刺刺激温和,一般可固定于腧穴2-3天时间,累积刺激量大,以时效积累量效。清铃揿针除了可以单独用于常见病的治疗外,还可作为毫针的延伸治疗。患者通过毫针针次治疗后,可以再使用清铃揿针留针治疗,通过较长时间的刺激,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持续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作用。(在传统毫针治疗结束后,贴用清铃揿针,会获得持续性治疗效果)
皮内针的疗法特点:操作简便刺法安全动态留针适应面广节省时间易于接受效应累积疗效显著
清铃揿针可以单独治疗,也可以用于毫针的延伸治疗
传统毫针针刺对腧穴的刺激作用强烈,但留针时间一般为30min左右,作用时间较短。
清铃揿针可以作用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针刺刺激温和,一般可固定于腧穴2-3天时间,累积刺激量大,以时效积累量效。清铃揿针除了可以单独用于常见病的治疗外,还可作为毫针的延伸治疗。患者通过毫针针次治疗后,可以再使用清铃揿针留针治疗,通过较长时间的刺激,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持续治疗和强化治疗的作用。
(在传统毫针治疗结束后,贴用清铃揿针,会获得持续性治疗效果)
皮内针的疗法特点:操作简便刺法安全动态留针适应面广,节省时间易于接受效应累积疗效显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917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