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内力从哪来?不是肚子,而是后腰!揭秘“势窍”的真正含义
2025
10-14

内力从哪来?不是肚子,而是后腰!揭秘“势窍”的真正含义

很多人练功或学武术时,常听人说“内力从下丹田产生”,但其实,真正的内力源头在后腰,具体来说是在:

气海(力窍)、命门(劲窍)、夹脊(势窍)这几个关键部位。

今天,我们就根据李老书中的内容,来聊聊“势窍”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和内力的关系。

1

 内力不是来自肚子,而是后腰

一般人说“内力从下丹田(小腹)产生”,但其实,真正的内力核心在后腰区域,包括:

· 气海(力窍):位于肚脐下方,是“力”的根源,负责储存和调动基础力量。

· 命门(劲窍):在肚脐正后方,是“劲”的开关,决定力量的爆发和传导。

· 夹脊(势窍):在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是“势”的关键,决定力量的蓄势待发和释放。

其中,“势窍”(夹脊)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它恰恰是内力能否真正发挥的关键。

2

 什么是“势”?为什么叫“势窍”?

“势”不是动作本身,而是“即将爆发但还未爆发”的状态。

李老在《呼吸之间》中提到:

· “将飞未飞”(鸟准备起飞,但还没展翅)

· “将跑未跑”(运动员蹲下蓄力,但还没冲刺)

这就是“势”——力量已经积蓄,但还没有完全释放。

“势窍”(夹脊)的作用,就是控制这个“引而未发”的状态。当你的身体处于这种蓄势待发的状态时,一旦发力,力量就会像弹簧一样瞬间爆发,无论是出拳、踢腿,还是移动,都会非常迅猛且精准。

3

孔子说的“中和之气”和“势”

有什么关系?

孔子讲过:“中和之气,引而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句话的意思是:

· “引而未发”(力量蓄势待发,但还没释放)→ 这就是“势”。

· “发而皆中”(一旦出手,必定精准有效)→ 这就是内力运用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内力”,不是靠蛮力,而是靠“势”的积累和精准释放。如果你只是练套路,动作好看但没“势”,那只是肌肉的力量,不是真正的内力。

4

为什么只练套路练不出内力?

很多人练武术或气功,只注重动作套路,比如打太极拳、练八段锦,但如果没有理解“势窍”的运用,练再多也是“花架子”。

真正的“内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意到气到(脑子想到哪里,力量就到哪里)

2. 势能爆发(力量像拉满的弓,一松手就射出去)

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动作,没有“蓄势”和“爆发”的意识,那练出来的只是肌肉的力,而不是内力。

5

如何练习“势窍”?

想要真正掌握“势窍”,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 站桩(如混元桩、马步桩),感受后腰的支撑力,体会“蓄势”的感觉。

✅ 打拳时慢练,不要追求快,而是感受力量从后腰(命门、夹脊)传递到四肢的过程。

✅ 想象自己“将跑未跑”,在出拳或发力前,先蓄力,再瞬间释放。

记住:内力不是“硬练”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当你能控制“势”,让力量在“引而未发”和“发而皆中”之间自由切换,你的内力自然就会越来越强。

总结:内力=力窍(气海)+劲窍(命门)+势窍(夹脊)

· 力窍(气海):储存基础力量

· 劲窍(命门):控制力量的爆发

· 势窍(夹脊):决定力量的蓄势和释放

真正的“内力”,不是靠蛮力,而是靠“势”的积累和精准释放。如果你只练套路,不理解“势窍”,那练得再久,也只是“肌肉的力”,而不是真正的内力。

练功,先练“势”,再谈“力”!

1

END

1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