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制度,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审核制度
2025
10-13

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制度,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审核制度

临床检查检验相关材料报送清单

1.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2.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目录

3.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审核制度

4.临床检查检验日常监督抽查机制

5.临床检查检验季度集中点评机制

6.开展医护及收费人员政策培训材料

7.附件:“整治重复医学检查检验、违规收费”工作台账

需要电子版添加微信好友jianyankefu

一、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 适用范围: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检验科、影像科、病理科、超声科等)开展的所有检查检验项目(含门诊、住院、急诊)。

2. 分级原则:

– 技术难度:依据操作步骤复杂度(如常规抽血vs骨髓穿刺)、设备精密程度(如普通B超vs 3.0T MRI)划分;

– 风险等级:参考不良反应发生率(如过敏风险、辐射剂量)、操作并发症概率(如内镜检查穿孔风险);

– 资源消耗:按设备购置成本(如PET-CT单台超千万元)、试剂成本(如基因测序单次超万元)、人力投入(如多人协作的介入检查)划分;

– 临床必要性:根据是否为诊断/治疗关键依据(如肿瘤分期依赖PET-CT)、是否可替代(如CT平扫可替代部分MRI检查)判定。

第二章 分级管理要求

(一)普通级项目管理

– 项目特征:技术成熟(应用≥5年)、风险极低(不良反应率<0.01%)、资源消耗低(单项目成本<200元)、临床常规必需。

– 具体项目:

– 检验类: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凝血四项、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肾功能(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电解质(钾、钠、氯);

– 影像类:胸部X线片(DR)、腹部B超(肝/胆/胰/脾)、常规心电图(12导联)、超声心动图(基础款);

– 其他:身高、体重、血压测量,视力、听力常规筛查。

– 管理细则:

– 开单权限: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可独立开具;

– 知情同意:无需签署专门同意书(纳入入院常规告知);

– 质量控制:科室每日做室内质控,每月参加省级室间质评,合格率需≥95%;

– 记录要求:保存完整的申请单、原始数据、报告,保存期≥3年。

(二)特殊级项目管理

– 项目特征:技术复杂(操作需专项培训)、风险较高(不良反应率≥0.1%)、资源消耗高(单项目成本≥2000元)、临床应用有严格指征。

– 具体项目:

– 检验类:基因测序(肿瘤靶向基因、遗传病基因)、自身抗体谱(抗核抗体谱15项及以上)、血药浓度监测(如环孢素、他克莫司)、染色体核型分析;

– 影像类:PET-CT、头颅MRI增强扫描、冠状动脉CTA、全身骨显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有创检查类:骨髓穿刺+活检、腰椎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胃镜/肠镜下活检(含息肉切除)、支气管镜检查(全麻);

– 其他:高压氧治疗(重症患者)、睡眠监测(多导睡眠图)。

– 管理细则:

– 开单权限: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开具,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审核签字;

– 知情同意:需签署《特殊检查检验知情同意书》,明确项目必要性、风险(如辐射剂量、出血风险)、替代方案、费用;

– 审批流程:门诊患者由主诊医师提交,科室主任签字;住院患者纳入病程记录,经科主任审核后执行;

– 质量控制:每例项目需双人核对(操作医师+审核医师),疑难病例提交科室会诊,每月汇总并发症发生率,超0.5%需分析整改。

第三章 权限动态管理

1. 权限授予:

– 住院医师:自动授予普通级项目权限;

– 主治医师:工作满3年、考核合格,授予普通级+部分特殊级(如常规内镜)权限;

–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授予全部项目权限。

– 流程:个人申请→科室推荐→医务部审核(查职称证、培训记录)→公示3天→发文确认。

2. 权限调整:

– 升级:需完成专项培训(如CT增强操作培训)、考核合格(理论+实操);

– 降级:出现3次及以上违规开单(如超权限开PET-CT)、2次及以上医疗差错,暂停对应权限3个月,经补考合格后恢复。

第四章 监督与考核

1. 考核指标:

– 普通级项目:开单合格率≥98%(符合临床指征);

– 特殊级项目:权限匹配率100%、知情同意书签署完整率100%;

– 科室层面:重复检查率≤5%(同一患者30天内无指征重复检查)。

2. 奖惩:

– 合格科室:年度评优优先;

– 不合格科室:扣减月度绩效10%-20%,主任约谈;

– 个人违规:每次扣绩效500-2000元,纳入医师定期考核负面清单。

二、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示例)

一、普通级项目(2024年版)

| 类别       | 项目名称                | 代码       | 收费标准(元) | 开单权限   | 备注(临床指征)                          |

|————|————————-|————|—————-|——————————————-|

| 检验       | 血常规(24项)          | J001       | 35             | 住院医师及以上 | 所有疑似感染、贫血、出血性疾病患者        |

| 检验       | 尿常规(11项)          | J002       | 20             | 住院医师及以上 | 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筛查                  |

| 影像       | 胸部DR                  | Y001       | 80             | 住院医师及以上 | 咳嗽、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

| 超声       | 腹部B超(肝/胆/胰/脾)  | C001       | 120            | 住院医师及以上 | 腹痛、黄疸、腹部包块等                    |

二、特殊级项目(2024年版)

类别 项目名称 代码 收费标准(元) 开单权限 严格指征 

检验 肿瘤靶向基因检测(10基因) J101 3800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靶向治疗方案选择 

影像 PET-CT Y101 7000 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肿瘤分期、转移灶排查、治疗效果评估 

有创检查 骨髓穿刺+活检 C101 800 主治医师及以上 疑似血液病(白血病、骨髓瘤)诊断 

三、目录更新机制

1. 每年12月由医务部牵头,收集科室新增项目申请(附技术评估报告);

2. 组织医疗技术委员会专家评审(投票≥2/3通过);

3. 报院长办公会审批后,次年1月1日起执行新目录,旧目录同步废止。

三、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审核制度

第一章 审核范围与原则

1. 范围:新开展项目、暂停1年以上重启项目、技术参数调整(如检验试剂更换品牌)、收费标准调整项目。

2. 原则:

– 必要性:与现有项目无重复,满足临床诊断/治疗需求;

– 安全性:有明确操作规范,风险可控;

– 有效性:阳性检出率≥行业平均水平(如肿瘤标志物检测阳性符合率≥80%);

– 经济性:成本效益比合理,避免高价项目过度应用。

第二章 审核流程(8个步骤)

1. 科室申请:提交《新开展检查检验项目申请表》,附以下材料:

– 项目说明书(技术原理、操作流程、设备型号及参数);

– 临床需求分析(近1年同类患者数量、现有项目不足);

– 风险评估报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应急预案);

– 成本核算表(设备购置/租赁费用、试剂成本、人力成本、拟收费标准);

– 国内外应用现状(如是否纳入《国家临床路径》)。

2. 形式审核(医务部,3个工作日):

– 材料完整性(缺项需在2日内补齐);

– 资质符合性(如大型设备需提供《配置许可证》)。

3. 技术评审(医疗技术委员会,15个工作日):

– 专家组成:相关临床科室主任(2名)、医技科室专家(2名)、质控专家(1名);

– 评审内容:技术成熟度(如是否通过NMPA认证)、与现有项目的互补性、操作难度;

– 投票表决:同意票≥4/5视为通过,形成《技术评审意见书》。

4. 伦理审查(伦理委员会,10个工作日):

– 针对涉及人体样本(如基因检测)、隐私信息(如HIV检测)的项目;

– 审查重点:知情同意流程、样本存储与使用规范、隐私保护措施。

5. 成本效益评估(财务部+医保办,5个工作日):

– 测算单次项目成本、拟收费标准(不得高于当地医保限价);

– 评估医保报销范围(如是否纳入DRG付费包)。

6. 试运行方案(申请科室):

– 技术评审通过后,需试运行3个月(病例数≥30例);

– 记录阳性检出率、不良反应率、患者满意度(≥90分)。

7. 综合评估(医务部汇总,5个工作日):

– 试运行数据达标(如不良反应率=0);

– 相关科室无异议(如内科、外科均认可项目必要性)。

8. 最终审批:

– 院长办公会审议(需2/3以上参会人员同意);

– 通过后纳入《检查检验项目目录》,同步更新HIS系统收费代码。

第三章 备案与公示

1. 审批通过后7日内,向属地卫健委提交备案材料(《项目审批表》《技术评审意见书》);

2. 院内公示5个工作日(OA系统+门诊大厅公告栏),接受职工及患者监督。

四、临床检查检验日常监督抽查机制

一、监督小组组成

– 组长:医务部主任

– 成员:质控科(1人,负责质量数据核查)、设备科(1人,查设备检定)、检验科主任(1人,查检验质量)、护理部(1人,查操作规范)、纪检监察室(1人,查收费合规)。

二、抽查频次与方式

1. 频次:每月1次常规抽查,每季度1次专项抽查(如针对“重复检查”);

2. 方式:

– 随机抽样:每科室抽取近7天的检查检验申请单、报告各30份;

– 病例追踪:抽取10份住院病历,核查检查检验与临床诊断的关联性;

– 现场督查:突击检查操作过程(如是否双人核对标本、设备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

三、详细抽查内容(分4大类)

(一)开单规范性(占比40%)

1. 权限匹配:开单医师职称是否符合分级要求(如住院医师开PET-CT视为违规);

2. 申请单质量:是否填写完整(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病史摘要、检查目的);

3. 必要性:同一患者30天内同一项目重复检查是否有合理理由(如术后疗效评估需复查CT)。

(二)质量控制(占比30%)

1. 检验项目:

– 室内质控:每日质控图是否完整(如血糖检测CV值≤5%);

– 室间质评:近3个月合格率是否≥90%(低于80%需暂停项目);

– 标本管理:条码核对率100%,溶血/污染标本处理记录完整。

2. 影像项目:

– 报告规范:是否包含“检查所见”“诊断意见”“建议”三部分;

– 复核率:急诊报告2小时内出具,普通报告24小时内出具,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复核率100%;

– 设备状态:CT/MRI等设备的年度检定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三)收费合规性(占比20%)

1. 收费标准:是否与公示价格一致(如血常规收费是否按“打包价”执行,无拆分);

2. 医保政策:是否存在医保限付项目违规收费(如PET-CT用于非肿瘤患者);

3. 退费记录:因项目取消/更换产生的退费是否在3日内完成。

(四)知情同意(占比10%)

– 特殊级项目是否签署同意书,内容是否完整(患者签字、日期、医师签字);

– 患者是否知晓项目费用(如自费项目需单独注明)。

四、问题处理流程

1. 记录与反馈:

– 现场填写《抽查问题记录表》,注明问题类型(如“权限不符”“报告延迟”)、具体案例(住院号/门诊号)、责任科室/人员;

– 当天将记录表反馈至科室主任,要求24小时内确认。

2. 整改要求:

– 轻微问题(如申请单漏填项):3日内整改,提交书面说明;

– 严重问题(如无指征重复检查):7日内整改,科室主任牵头分析原因,组织全员培训。

3. 跟踪复查:

– 医务部在整改期限后3日内复查,未达标者:

– 扣减科室月度绩效分(每项问题扣2分);

– 对责任医师进行约谈,记录《不良执业行为积分》(1次扣2分)。

五、临床检查检验季度集中点评机制

一、点评前准备(3项工作)

1. 数据汇总(医务部+信息科,5个工作日):

– 工作量:各科室检查检验总人次、普通/特殊级项目占比;

– 质量指标:阳性检出率(如影像检查阳性率≥60%)、报告合格率(≥98%)、重复检查率(≤5%);

– 投诉数据:患者投诉涉及“过度检查”“报告错误”的案例及处理结果。

2. 案例收集:

– 典型违规案例:如“患者住院1周内无指征做3次血常规”“PET-CT用于健康体检”;

– 质量问题案例:如“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导致误诊”“影像报告漏诊骨折”。

3. 议程确定:明确点评会时间(如每季度最后一个周五下午)、地点(学术报告厅)、主持人(业务副院长)。

二、点评会流程(4个环节)

1. 数据通报(30分钟):

– 医务部主任公布季度指标:如全院重复检查率8.2%(超标),内科阳性检出率52%(低于标准60%);

– 对比去年同期数据:如PET-CT检查量增长30%,需分析原因。

2. 案例剖析(60分钟):

– 责任科室主任说明情况:如“患者重复查CT因转诊时资料未共享”;

– 专家点评:质控专家指出“未执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规定”,提出改进措施(如建立电子病历共享系统)。

3. 讨论与建议(40分钟):

– 各科室提出优化建议(如“增加检验结果互认培训”“建立重复检查预警系统”);

– 形成《季度整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科室、完成时限)。

4. 院领导总结(20分钟):

– 肯定成绩(如影像科报告合格率99.5%);

– 强调整改重点(如3个月内将重复检查率降至5%以下)。

三、结果应用

1. 形成《季度点评报告》,包含数据汇总表、案例分析、整改措施,发至各科室学习;

2. 整改情况与科室绩效挂钩:完成整改的科室加2分,未完成的扣3分;

3. 连续2个季度某项指标不达标(如检验室间质评合格率<90%),暂停该项目开展权限,待整改合格后恢复。

六、医护及收费人员政策培训材料

一、培训档案组成(6项)

1. 培训通知:

– 标题:《关于开展“临床检查检验分级管理及收费规范”培训的通知》;

– 内容:培训目的(规范执业行为、减少违规收费)、时间(2024年X月X日9:00-11:30)、地点(多功能厅)、参训人员(全体一、培训档案组成(6项) 1. 培训通知:- 标题:《关于开展“临床检查检验分级管理及收费规范”培训的通知》;- 内容:培训目的(规范执业行为、减少违规收费)、时间(2024年X月X日9:00-11:30)、地点(多功能厅)、参训人员(全体临床医师、护士、收费处人员、医保办工作人员)、培训方式(线下授课+线上考核)。2. 签到表:- 设计:分科室、姓名、工号、签到时间四列,每页预留30个签到位置;- 备注:未签到人员需科室主任说明原因(如外出进修),并在培训后1周内完成补学。3. 培训课件:- 政策法规解读:- 国家政策:《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临床检查检验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5〕169号)原文分析,强调减少重复检查、规范收费的重要性;- 地方规定:如《XX省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中关于检查检验收费的细则,列举违规收费案例(如超标准收费被处罚)。- 分级管理详解:- 分级依据:结合实例(如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比),讲解技术难度、风险等级、资源消耗、临床必要性在分级中的体现;- 目录应用:展示最新《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指导医师如何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项目,避免高等级项目滥用。- 收费规范培训:- 收费标准:附医院最新检查检验收费价目表,明确每项收费构成(如试剂费、设备损耗费、操作费);- 计费流程:从医嘱下达、项目执行到收费确认,绘制详细流程图,标注关键节点(如双人核对收费信息);- 医保政策:解读医保报销范围(哪些项目全额报销、哪些部分报销)、医保拒付情形(如无指征检查),强调医保合规重要性。4. 现场照片:- 全景图:拍摄培训现场全景,显示横幅(“临床检查检验政策培训”)、参会人员认真听讲画面;- 特写图:捕捉授课讲师讲解重点内容、学员做笔记、互动提问环节的特写镜头,突出培训氛围。5. 考核试卷:- 题型分布: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如“以下属于特殊级检查项目的是?”)、多选题(10题,每题3分,如“临床检查检验项目分级依据包括?”)、案例分析题(2题,每题20分,如“患者投诉重复检查,分析医师开单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分标准:单选题答对得分,多选少选漏选均不得分,案例分析按要点给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6. 成绩汇总表:- 信息统计:记录科室、姓名、工号、考核成绩、是否合格;- 补考安排:不合格人员需在1周内参加补考(补考内容为错题重考),补考仍不合格者扣发当月绩效奖金的10%,并安排专项辅导,直至考核合格。 七、附件:“整治重复医学检查检验、违规收费”工作台账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