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胳膊持续疼痛别大意!当心出现这 6 种疾病
2025
10-10

胳膊持续疼痛别大意!当心出现这 6 种疾病

你是否正在经历胳膊持续疼痛的困扰?这种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报!胳膊疼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隐藏着一些严重的疾病隐患。

下面就来讲些胳膊持续疼痛常见的情况,以及当我们出现胳膊疼痛时应该怎么办?

一、相关解剖

1.骨骼与关节

包括肱骨、尺骨、桡骨以及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骨折、骨裂或关节炎(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导致持续疼痛。

2.肌肉与肌腱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肌肉拉伤或过度使用,以及连接肌肉和骨骼的肌腱(如肱二头肌腱)炎症或撕裂,都可能引发疼痛。

3.神经

臂丛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受压或损伤(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可能导致疼痛、麻木或刺痛。

4.血管与软组织

肱动脉和静脉的血液循环问题(如血栓或血管炎),以及韧带损伤,也可能导致疼痛。

二、胳膊疼痛常见的 5 种疾病

(一)肌肉损伤

1.病因

  • 运动中过度使用胳膊,或姿势不正确,使肌肉承受压力过大。

  • 日常意外拉伤,如滑倒撑地,以及长期不良姿势,让胳膊肌肉长期紧张、受力不均。

2.症状

  • 胳膊出现酸痛、胀痛或刺痛,活动或使用受伤肌肉时疼痛加剧。

  • 受伤肌肉处可能肿胀,伴有肌肉无力、胳膊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动作。

3.简单评估

  • 视诊查看胳膊有无肿胀、淤血或肌肉形态异常。

  • 触诊寻找疼痛点和硬结,对比两侧肌肉硬度与弹性。

  • 通过让患者主动活动胳膊,观察活动范围和疼痛情况,或进行抗阻力试验,判断肌肉损伤状况。

(二)颈椎病

1.病因

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胳膊疼痛。

2.症状

  • 颈部疼痛,可伴有僵硬感,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

  • 胳膊出现放射性疼痛,可从颈部沿肩部、上臂、前臂一直放射至手部,疼痛性质多样,如刺痛、酸痛、胀痛等。

  •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上肢麻木、无力,手指灵活性下降,持物不稳等症状。

3.简单评估

  • 观察患者颈部姿势,是否有僵硬、歪斜等情况,以及颈椎活动度,看是否在屈伸、旋转等动作时引发或加重胳膊疼痛。

  • 按压颈部棘突旁、肩部等部位,看是否有明显压痛,并观察疼痛是否向胳膊放射。

  • 进行上肢神经检查,如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若出现胳膊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则可能提示神经根受压;或进行霍夫曼征等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脊髓受压表现。

(三)肩周炎

1. 病因

慢性劳损: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如反复抬举或旋转手臂,可能导致肩关节周围组织慢性损伤。

外伤或手术:肩部外伤或手术后,肩关节活动减少,可能引发肩周炎。

年龄因素: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可能与肩关节退行性变化有关。

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可能增加肩周炎的风险。

2. 症状

疼痛:肩部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或活动时加重,可能放射至上臂或颈部。

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难以完成抬举、外旋、内旋等动作。

僵硬感:肩关节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长时间不动后更为明显。

肌肉萎缩: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肩部肌肉萎缩。

3. 简单评估

活动范围测试:让患者尝试抬举手臂、外旋或内旋肩关节,观察是否有明显受限或疼痛。

疼痛部位检查:按压肩关节周围,确定疼痛的具体位置,如肩峰下、喙突等。

日常功能评估:询问患者日常活动(如穿衣、梳头)是否受到影响,以评估肩关节功能的受损程度。

(四)神经压迫

1. 病因

颈椎问题:如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可能压迫颈神经根,导致胳膊疼痛。

胸廓出口综合征:锁骨与第一肋骨之间的神经或血管受压,常见于姿势不良或重复性动作。

周围神经压迫:如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受压)或肘管综合征(尺神经受压)。

外伤或炎症:肩部或胳膊外伤、局部炎症可能直接压迫神经。

2. 症状

疼痛:胳膊持续性疼痛,可能伴有刺痛、灼烧感或麻木,疼痛可能从颈部或肩部放射至手臂。

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或感觉减退,常见于手指或前臂。

肌肉无力:受压迫神经支配的肌肉可能出现无力或萎缩。

活动受限:胳膊活动时疼痛加重,可能影响日常功能。

3. 简单评估

疼痛定位:询问患者疼痛的具体部位及放射范围,初步判断受压神经。

感觉和肌力测试:检查胳膊和手指的感觉及肌力,评估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特殊测试:如腕管综合征的Tinel征(叩击腕部正中神经)或肘管综合征的Froment征(拇指内收无力)。

颈椎检查:若怀疑颈椎问题,可检查颈部活动范围及是否有压痛。

(五)心血管疾病

1. 病因

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心脏供血不足时,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臂、肩膀或背部。

心肌梗死:心脏急性缺血时,左臂疼痛可能是典型症状之一。

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撕裂可能导致剧烈疼痛,放射至背部或胳膊。

外周动脉疾病:胳膊血管狭窄或阻塞可能导致局部缺血和疼痛。

2. 症状

放射性疼痛:左臂或肩膀持续性疼痛,可能伴有胸闷、压迫感或灼烧感。

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冷汗、恶心、头晕或心悸。

活动相关性:疼痛可能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不对称性:通常以左侧胳膊疼痛为主。

3. 简单评估

疼痛特点:询问疼痛部位、性质(如压迫感、灼烧感)及是否伴随胸闷或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评估: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或吸烟史。

初步检查:测量血压、心率,观察是否有面色苍白、冷汗等急性表现。

紧急处理:若怀疑心肌梗死或主动脉夹层,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患者活动。

(六)风湿性疾病

1. 病因

自身免疫反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关节滑膜,引发炎症。

代谢异常:如痛风,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导致炎症和疼痛。

遗传因素:某些风湿性疾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环境因素:如感染、寒冷或潮湿环境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2. 症状

关节疼痛:胳膊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持续性疼痛,常为对称性。

僵硬感:早晨起床后关节僵硬,活动后缓解(晨僵)。

肿胀和发热:关节周围可能出现肿胀、发红或发热。

活动受限:关节炎症导致活动范围减小,影响日常功能。

全身症状:如疲劳、低热、食欲减退等。

3. 简单评估

疼痛特点:询问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及是否伴随晨僵。

关节检查:观察关节是否有肿胀、发红或发热,检查活动范围。

病史询问:了解是否有风湿性疾病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如痛风)。

初步测试:如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检查类风湿因子(RF)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

三、胳膊持续疼痛的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肌肉松弛剂:如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局部用药:如外用止痛膏、凝胶或贴剂,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

2.物理治疗

热敷或冷敷:急性疼痛可用冷敷,慢性疼痛可用热敷。

理疗:如超声波、电疗或激光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

康复训练: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拉伸和强化训练,恢复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3.手术治疗

神经减压术:如腕管综合征或颈椎问题引起的神经压迫。

关节修复或置换:如严重关节炎或肩袖损伤。

4.中医治疗

针灸:缓解疼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推拿:松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二)预防

预防重点是防止颈椎病等疾病的发生,通过防止颈臂部劳伤以及保护颈、肘、腕关节达到预防效果。

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手臂、手腕,注意睡觉姿势。

2.禁止长期从事手部、臂部劳动,如电脑打字、长时间写字、拎重物等。

3.注意保护上肢以及颈椎关节,劳累时可适当按摩缓解疲劳。

4.提高对该症状的重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