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拳友练太极好几年,总卡在一个坎儿上:发劲要么散得像“棉花拳”,打不出穿透力;要么僵得像“硬邦邦”,练完肩膀酸、膝盖疼。其实老辈人早把秘诀说透了——“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这八个字看似简单,真练到身上,才知道是打开“整劲”的钥匙。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掰扯掰扯,这八个字到底怎么理解、怎么练。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先搞懂:“沉着松静”不是“软塌塌”,是“松透了才有力”
很多人以为“松静”就是浑身软下来,其实错了——太极的“松”是“去拙力、留巧劲”,“静”是“心不慌、神不飘”,最后落个“沉着”,就是劲能沉到脚底、发得稳当。具体拆成四层,练的时候对着找感觉就行:
1.形沉:身子往下“坐”,别往上“飘”
简单说就是“腰胯像磨盘似的往下沉”,重心稳稳落在脚底涌泉穴,脊柱要像宝塔一样直,一节节都能“贯上劲”。
比如练陈式“金刚捣碓”落势时,别光胳膊动,胯根得主动往下沉个810公分,脚踩实地面,像扎根似的——这就是“形沉”,没这步,发劲准飘。
2.气沉:呼吸别“浅呼呼”,要“深到丹田”
不少人发劲时一使劲就憋气,或者呼吸浅得像“喘粗气”,这就错了。“气沉”是呼吸深长,气往丹田送,横膈膜像个往下沉的气囊。
比如练“懒扎衣”定住时,肚子里会有股稳稳的劲儿(老辈说的“腹内压”),不是硬挺,是呼吸顺了自然有的——有这股气拖着,发劲才不慌。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意静:心别“乱琢磨”,眼神别“东瞅西看”
练拳时别想“等会儿吃啥”“动作对不对”,心要像静水似的,不起杂念;眼神也别飘,该看手时看手,该看前方时“似看非看”,别瞪得眼珠子疼。
比如转“单鞭”时,手慢慢出去,眼神跟着手走,但别使劲盯,就像“余光罩着目标”——心一静,劲才不会散。
4.神聚:精神别“蔫耷拉”,要像“猫盯着老鼠”
“神聚”不是绷着脸,是精神提起来,全身的劲能“合到一块儿”(老辈说的“六合”:心跟意合、意跟气合、气跟力合)。
比如发“掩手肱捶”时,手出去的瞬间,眼神要“亮一下”,不是凶,是“注意力全聚在拳头上”——神一聚,劲就有穿透力了。
二、再明白:“专注一方”不是“死盯着一个点”,是“劲、气、神都奔一个方向”
有人以为“专注一方”就是手往哪儿打,眼就往哪儿看,其实不够——得让劲的走向、气的聚集、神的注意力,全奔着一个方向去,这样发劲才“整”。分三层练,一步一步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1.形之专注:劲往哪儿走、打哪儿,要“明明白白”
别瞎抡胳膊,每一招的劲路得清楚:比如“青龙出水”,手就是奔着对方膻中穴(胸口中间)去的,不是随便划一下;哪怕练单式,也得想“这劲从脚起,经腰,到手上,最后落在哪儿”。
练的时候可以慢一点,比如发拳前先想“脚踩实,腰转一下,手再出去”,把“劲的路线”走顺了——路线清了,劲才不偏。
2.气之专注:气要“聚到一点”,呼吸跟发力“同步”
发劲时别憋气,也别乱喘气,要让气聚到发力的地方,呼吸跟着劲走:该发力时呼气,像“箭射出去”;该收劲时吸气,像“拉弓”。
比如打“当头炮”(双拳往前打),拳出去的瞬间,呼气要“快而顺”,不是猛吐——气跟劲合上了,劲才够“冲”。
3.神之专注:意念要“透过去”,气势要“罩住目标”
别光想着“打到就行”,要想“这劲能透过去”,比如发拳时意念“拳能穿过目标”;同时气势别输,哪怕对着空气练,也像“眼前有个对手,我能罩住他”。
比如练“护心捶”时,手护着胸口,眼神却要“透过去”看对手,不是缩着——神一透,气势就出来了,实战时才不慌。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关键在练:从拳架到实战,怎么把这八个字“揉进功夫里”
光懂道理没用,得练到身上。给大家整理了陈式太极的练法,从基础到进阶,按这个来,不走弯路:
1.拳架:慢练打基础,快练找爆发
慢练筑基:每天练“老架一路”3遍,重点体会“六封四闭”时的气沉感(手往下按时,气往丹田沉);单式“掩手肱捶”每天打100次,每次都想“形沉、气沉、意静、神聚”。
快练求效:练“炮捶二路”找爆发感,比如“跌叉”起身发劲,练“连珠炮”(快速发拳)每天30组——快练不是瞎快,是“松着快”,别僵。
2.推手:练“听劲”,找“松静中发劲”的感觉
定步听劲:每天练“四正手”(棚、捋、挤、按)20分钟,重点体会“对方劲来的时候,我别顶,松着接,然后顺着发”(老辈说的“引进落空”),保持“三虚一实”(比如左脚实,右脚虚),别站死。
活步发放:练“大捋”“采挒”时,脚动的时候腰别晃,发劲时“劲往一个方向走”,每天推手至少1小时——推手不是比力气,是练“松着发劲”。
3.实战:别慌,“沉着松静”才是赢的关键
防守反击:比如用“退步跨虎”时,脚往后退的同时,手顺着对方的劲走,别慌;眼神始终盯着对方,别因为退就低头——呼吸要深,别喘。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主动进攻:比如“玉女穿梭”,连续发劲时,每一下都奔着要害(比如肋下、胸口),别乱打;气势要像“长江大河”,别断——记住“专注一方”,别一下想打这儿,一下想打那儿。
四、避开坑:练错了别慌,这3个常见问题能矫正
不少拳友练的时候会走偏,对照下面的问题改,很快就能回来:
1.发劲浮滑:脚跟离地、耸肩提气,劲发不透
表现:发劲时脚跟抬起来,肩膀往上耸,拳打出去“飘”,没分量。
改正:多练“金刚捣碓”的落势,每次落都让胯根往下沉,脚踩实;可以站桩时在肩上放个轻东西(比如小毛巾),别让它掉下来——找“身子往下坐,劲从脚底起”的感觉。
2.专注分散:眼神飘、攻击点不准,劲散
表现:练拳时眼神东瞅西看,发劲时不知道打哪儿,拳出去歪了。
改正:每天练5分钟“烛光凝视”(盯着烛光,别眨眼,心里想“眼神透过去”);练单式时对着个小目标(比如墙上贴个红点),手就奔红点去;转“云手”时,眼神跟着上手走,别飘。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3.松静不足:肌肉僵、呼吸急,动作滞涩
表现:练完胳膊酸、腰硬,呼吸喘得厉害,动作像“机器人”。
改正:每天先练10分钟“放松功”(躺着,从脚到头慢慢放松,别使劲);练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呼气时肚子收);打拳时放慢速度,比如“老架一路”打40分钟,别赶时间——找“浑身松透,只有劲在走”的感觉。
五、最后说句实在话:功夫是“磨”出来的,别贪快
“沉着松静,专注一方”这八个字,不是背会就行,得练个三年五载,才能慢慢吃透:
筑基3年,先把站桩(无极桩每天1小时、混元桩30分钟)、单操(掩手肱捶每天300次)练扎实,找“松沉”的感觉;
提高3-5年,加器械(抖大杆、太极球)练专注,多推手找“松着发劲”的感觉;
真要练到“发劲如雷霆,身法似流水”,得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劲,别练俩月就放弃。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老辈传下来一句心诀,记在心里,练的时候对照:“发劲如深水炸弹,松静似古井无波;不是力气大如牛,实乃心神聚一梭”——太极的劲,从来不是靠蛮劲,是靠“松透了、聚住了”练出来的。
希望咱们都能守住这份耐心,把这八个字揉进每一招、每一次发劲里,慢慢打出太极的真味道!
本文是明中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内容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前辈、拳友批评指正。希望大家练好太极拳的功法,掌握好太极拳功法的要领,身体越练越健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863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