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滋补药材,现在已成为走亲访友的热门礼品,东西虽然贵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不对证浪费药材事小,吃坏身体就得不偿失了,中药里的八种参,犹如八仙过海——各有神通,简单来说:
中气不足用党参——补脾气
肾阴不足用玄参——补肾阴
津液不足用沙参——补津液
心气不足用红参——补心气
元气不足用人参——补元气
气虚阴虚选太子参——补气养阴
阴虚内热用西洋参——养阴清热
清热镇惊用拳参——清热解毒,理湿镇惊,消肿止血。
所以大家要辨证后再服用,才能获得如期效果,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各种参的功效与特点。
【名称】人参
【别名】神草、吉林参、棒槌、土精、黄参、血参、地精、金井玉阑、孩儿参。
【类别】补虚补气药
【药用部位】以根、叶入药。以条粗、质硬、皮细、无破痕者为佳。
【性味归经】温,甘、苦。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根: 甘,微苦,微温。 叶: 苦、甘,寒。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体虚欲脱、气短喘促、自汗肢冷、精神倦怠、食少吐泻、气虚作喘或久咳、津亏口渴、消渴、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阳痿、尿频、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临床应用】
根: 内服: 煎汤,3-10克(大剂量30克),宜另煎兑入;研末,1-3克;或熬膏、泡酒、入丸、散。
叶: 内服: 煎汤,6-10克。
【使用禁忌】实热证、湿热证及正气不虚者禁服。不宜与茶同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名称】党参
【类别】补虚补气药
【药用部位】以干燥根入药。以条粗长、质柔润、气味浓,“化渣”者为佳。
【性味归经】平,甘。归脾、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主治】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9~30克煎服。补脾益肺宜炙用
【使用禁忌】实证、热证禁服;正虚邪实证不宜单独应用,不宜与黎芦同用。
【中药名】南沙参
【别名】南沙参、泡参、泡沙参
【类别】补虚补阴药。
【药用部位】以块根入药。以条长、皮细肉肥、色黄白者为佳。
【性味归经】微寒,味甘。归肺经、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祛痰益气。
【主治】本药为清补之品,适宜于素体阴虚或阴虚有热的人服用。如用于肺热阴伤引起的干咳无痰,或疾少而黏,甚则痰中带血,咽干口燥,或声音嘶哑等。也可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口燥咽干,胃痛,呢逆,呕吐,便秘,舌红少津等。
【用法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使用禁忌】《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泄者,勿服。”。风寒作嗽者忌服。
【中药名】北沙参
【别名】珊瑚菜、辽沙参、海沙参、银条参。
【类别】补虚补阴药。
【药用部位】以根入药。以枝条细长、圆柱形、均匀、质坚、外皮色白者为佳。
【性味归经】微寒,味甘、微苦。归肺经、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主治】清肺止咳、清热养阴、益胃健、滋阴益肾、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
【用法用量】煎汤,用量5-1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剂
【使用禁忌】风寒作嗽及肺胃虚寒者忌服;痰热咳嗽,脉实苔腻者慎服。
【中药名】玄参
【别名】元参、北玄参、黑参、山当归、重台、鬼藏。
【类别】清热凉血药。
【药用部位】植物玄参或北玄参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微寒,甘、苦、咸。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散结;滋阴降火。
【主治】主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温毒发斑;白喉;骨蒸劳嗽;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
【用法用量】煎汤9-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禁忌】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玄参相克】不宜与藜芦、黄芪、干姜、大枣、山茱萸同用。
【中药名】太子参
【别名】孩儿参、童参、四叶参、米参、双批七。
【类别】补虚补气药
【药用部位】以根入药。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归经】平,甘、苦。归脾、肺经。
【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主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少气懒言、精神疲乏、脾虚体倦,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大补元气。
【用法用量】9~30克煎汤。
【使用禁忌】表实邪盛者不宜用。
【适用症状】太子参具有气阴双补的作用,用于治疗少气懒言、精神疲惫、稍有活动就汗出较多,面色较红、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口干咽燥等症状。
【中药名】红参
【类别】补虚补气药
【药用部位】以根入药。以肥润、黄白色、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归经】温,甘、苦。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安神。
【主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用法用量】3~9克另煎兑服。
【使用禁忌】阴虚火旺、高血压未受控制者、则不宜服用。心脏病患者在服用前,也最好咨询医师的意见。阴虚火旺、补气养阴、在夏季更适宜服用西洋参。
【适用症状】红参为偏热性,具有振阳之力,特别适用于气弱阳虚的人士服用,如常感头晕眼花、气喘无力、年老力衰、病后体弱者,或妇女失血过多,手术后,特别适于服用。秋、冬季节适宜服用。
【中药名】 西洋参
【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西参。
【类别】补虚补气药
【药用部位】以根入药。以条均匀、质硬、表面横纹紧密、气浓清香者为佳。
【性味归经】凉,甘、苦。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主治】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西洋参有抗疲劳、抗氧化、抗应激、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调节血糖。
【用法用量】3~6克煎汤。
【使用禁忌】中阳衰微、胃有寒湿者忌服。禁忌喝茶。禁忌24小时内食用萝卜。不宜与藜芦同用。
【不良反应】有的人服花旗参后,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也有的会发生痛经和经期延迟;还有的会发生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痒异常,停药后,水泡可自行吸收消退。阳虚的人喝了可能还会头晕。
【中药名】拳参
【别名】紫参、草河车、刀剪药、铜罗、虾参、地虾、山虾、疙瘩参、牡蒙、众戎、倒根草、童肠。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以根茎入药。以粗大、坚硬、断面浅红棕色者为佳。
【性味归经】微寒,苦、涩。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理湿镇惊,消肿止血
【主治】用于治热病惊搐,破伤风,赤痢,痈肿,瘰疬,热泻,肺热咳嗽,,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痔疮出血,毒蛇咬伤。
我是泽波中医 祝您和家人永远健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858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