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糖尿病最怕3大并发症,一个古方打通脉络、养血活血,从头护到脚
2025
09-14

糖尿病最怕3大并发症,一个古方打通脉络、养血活血,从头护到脚

上篇文章我们讲了糖尿病“阴虚燥热”的核心病机,很多朋友留言说找到了自己口干、乏力、多饮的根源。但更多的朋友,尤其是糖龄多年的老糖友,提出了更棘手的问题:

“王教授,我血糖控制得还算平稳,但这两年手脚开始发麻、发凉,像过电一样疼,晚上都睡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的眼睛越来越模糊,去医院查说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有办法吗?”

“主任,我小腿的皮肤特别干燥瘙痒,颜色发暗,伤口特别难好,我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了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最让人担心的阶段——并发症期。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长期居高不下对全身血管和神经的侵蚀,就像是一条缓慢流淌的“糖毒”之河,不断冲刷、损伤着我们身体的每一处“河床”和“堤岸”。

在中医看来,这个过程就是“久病入络,阴虚血瘀”。病情拖久了,气阴两虚越来越严重,血液运行不畅。再加上“糖毒”这种燥热邪气,把阴血熬得又浓又粘,血液变得容易凝结,形成“血瘀”。瘀血堵住了脉络,气血没法滋养全身,五官九窍也受影响,各种并发症就接踵而至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其中最常见、最困扰患者的3大并发症莫过于: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疼痛、发凉):这是“血瘀阻络,四肢失养”的典型表现。气血到不了肢体末端,就会出现麻木、蚁行感;瘀久化热,又会出现灼痛、针刺样疼痛。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视物模糊、浮肿):这是“精血亏虚,目失所养”和“久病及肾,络瘀水停”。肝开窍于目,肾主藏精,精血同源。肝肾阴虚加之血瘀,则目睛失养,视物昏朦;肾络瘀阻,过滤功能失常,则会出现蛋白尿、浮肿。

3. 糖尿病足(皮肤干燥瘙痒、伤口不愈):这是“气阴两虚,瘀血内停,肢端坏疽”的前兆。气血无法荣养皮肤,则干燥瘙痒;瘀血阻络,新血不生,一个小小的伤口都难以愈合,最终可能导致坏疽。

面对这错综复杂的局面,只降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通脉络、活血化瘀、养血滋阴,为身体受损的“土地”重新引来“活水”灌溉。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源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后经历代医家化裁而来的经典古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此方虽不直接降糖,但能精准打击并发症的核心病机“血瘀”和“虚损”,堪称“通脉护络”的第一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黄芪:重用为君,大补脾肺之气,气足则血行有力,犹如为血液运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

桂枝:温通经脉,如同给血液加热、加速,破除凝滞,带领气血畅行无阻地到达四肢末梢。

白芍:养血敛阴,与桂枝搭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既能缓解疼痛,又能补益阴血。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促进药力吸收,为气血生化提供源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在临床我也会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直指3大并发症:

针对手脚麻木冷痛:常加鸡血藤、当归、桃仁、红花,增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迅速改善末梢循环。

针对视物模糊、肾亏:常加枸杞子、菊花、熟地黄,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从根源上滋养眼睛。

针对皮肤干燥、伤口不愈:常加丹参、玄参、当归,活血凉血、解毒消肿,促进肌肤新生和伤口愈合。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当出现麻木、视朦、皮肤异常等早期信号时,就应立刻从单纯降糖转向“活血通络、益气养阴”的综合调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