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华医话》11-15
2025
09-14

《中华医话》11-15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中华医话》11-15

11. 久血补气治血尿

李兴培医师,经验俱丰,善治血证,且尊医贤“见血休止血”。反复血尿四年的一男子,肉眼可见血尿、血凝块,此阳不固摄。4年服止血、消炎、利尿之药不知多少,皆不能止。其脉沉若人虚,提物皆乏力,握筷亦掉,故大量提气,太子参60克、黄芪30克煎汤,补气摄血。二剂血尿减,三剂肉眼血尿消失,证明气能摄血,久病多虚,阳主固摄,补气止血是正道。正是:

肉眼血尿患年长,补气摄血参芪帮。

若非火眼金睛看,如何降伏病安康。

12.慢性咽炎用温散

一农民,半年咽痛,历用含片、清凉药、四环素、青霉素等中西药,清热消炎,半载不愈。此火冰伏,火郁发亡!寻李兴培医师,师切脉,沉细弱。患者乏力思睡,怕冷,夏天仍穿长衣,此明显虚寒,乃少阴咽痛,乃反其道而行:

麻黄10、附子10(先煎)、细辛10,水煎服。三剂痛止,诸症消失。患者说,半年,终于见太阳了。正是:

谁说咽痛皆消炎,温散寒凝附子煎。

麻黄细辛透肺表,阴寒散尽利喉咽。

13.一针救失眠

一武姓男子,左边胁肋痛2年,几乎夜间2点多痛醒,实为煎熬,百药乏效,后找针师高玉春,高先生说丑时为肝所主,胁肋乃肝经布,宜下肝经太冲穴,乃一针太冲,留针30分钟,多年之痛,一针解除,且第二次扎针后巩固,五年未发作!失眠、胁痛一并好。真是:一针二灸三用药!穴位经络功用高!乃颂:

胁肋疼痛又失眠,2点深夜醒床边。

数年医治尽乏效,一针太冲回春天。

14.治痰结节三三疗法

葛武生,善医痰核结节,今之脂肪瘤、囊肿之谓。一周姓妇女,乳房上有包块,如鸡蛋大,不红不肿,半个月不消,口苦多痰,此痰结经络,宜三三疗法。

一、清其热:黄芩5、连翘6、竹茹5

二、化其痰:瓜蒌9、海浮石6、白芥子2

三、破其气:三棱5、莪术5、威灵仙5

再佐以赤芍5、杜仲5、通草3

使血行痰湿去,每日一剂,5剂服完,肿块全消!此法救治身上莫名状包块众多,皆有效应。乃颂:

治痰结节三三法,清热化痰破气佳,

佐以活血结块化,畅通经络身条达!

15. 黄水疮肿通二便

韩学信,善脉诊,治皮肤病,另出心裁。一妇女,全身瘙痒,抓之溃烂出黄色水,奇痒难耐,坐立不安,眼肿到睁不开,手肿到握不了东西,已用消炎、抗过敏药皆无寸功,回头找中医,韩老切其脉洪大,此实证,有力为热,便秘尿赤乃火,宜速通二便,乃开防风通圣散加减:

荆芥10、防风10、麻黄10、连翘15

赤芍10、川芎10、当归10、生石膏30

薄荷6、苍术10、蝉蜕5、浮萍15

滑石15、黄芩15、甘草10

水煎服,2剂。服1剂,痒止,2剂肿消便通,再服2剂,皮肤结而秋叶飘落,完全正常,不痒不肿。防风通圣散,在南方应用广,俗称一首防风通圣散,房上不喊房下喊!极言楼上楼下的街坊邻居离不开它!乃颂:

通身奇痒又发肿,消炎抗敏无寸功。

防风通圣治脉洪,二便通达人轻松。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