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老祖宗留下的“土方子”赛参汤!一喝嗓子就好不再咳,自己在家就能调理
2025
09-09

老祖宗留下的“土方子”赛参汤!一喝嗓子就好不再咳,自己在家就能调理

赖阿姨已经咳嗽十多天了。吃了点止咳糖浆,不见缓解;喷了点西药喷雾,夜里还是咳得睡不踏实。她本以为是感冒引起的,撑几天就能自己好。可咳到第十二天,不仅喉咙发干发痒,连胸口都觉得发紧。邻居听说后告诉她,不妨煮一碗老法子——几片生姜、几根带须的葱白、三四颗大枣一起煮水喝,趁热盖被出一身汗。

她试了两晚,竟然咳得明显轻了不少。这让她忍不住纳闷:一碗家常煮水,怎么就比那一堆药更管事?一、咳嗽久拖不愈,问题或许不在肺咳嗽是身体给出的一个警告信号,持续两周以上还不见好,往往说明身体内部有失衡,绝不仅仅是外感风寒。最常见的一类咳,是风寒束肺引起的。这种咳嗽常见于交替季节,总是会咽痒、干咳、痰少而稀,在受风后加重。还有一种,是风热犯肺,往往伴随着黄痰、咽痛、声音嘶哑。这两类病机,中医统称为“外感之咳”。

但更难缠的,是“内伤之咳”,就是脾虚生湿、肺气不足、肾虚不纳气等造成的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日久不愈,动则咳、夜间加重,甚至咳得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在临床上,有些人咳嗽一拖就是几个月,反复吃药无效,身体会越来越虚弱。这时候,再用寒凉止咳药,反而越咳越重。二、调咳一碗水:三味常见食材,解身体的“火”与“寒”

生姜、葱白和红枣这三样材料,不是补药,却常常是老中医的“底牌”。

生姜,味辛性温,最擅散寒止咳。《本草纲目》记载其“治风寒感冒、咳嗽上气”。寒气入肺,肺气被束,咳嗽就难止。生姜可发散体内寒邪,通畅肺气。

葱白,要挑带须者,根须是精华。《千金要方》里就有“葱须汤解表散寒”的记载,带须葱白温通脉络,有发汗解表的功用,尤其适合风寒初起、咳嗽刚起时使用。大枣,味甘性温,入脾经与心经,有补气养血、缓和药性的作用。红枣与姜、葱搭配,刚好温中养胃,防止姜、葱辛散太过伤阳。

把这三味材料一同煮水,一碗温热的姜葱枣汤下肚,不只是在止咳,更是在调理肺气、驱散寒邪,重建身体的防线。三、为什么有些咳嗽吃药也好不了?不少人吃了止咳药、打了喷雾剂、甚至输液,咳嗽仍旧阴魂不散。这是因为咳嗽是个“表现”,但根源却可能在其他脏腑。比如脾虚,脾运失调,湿气停留在肺,痰湿不化,就会形成黏痰、咳嗽、咽痒。《黄帝内经》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气虚则不能肃降,气逆而咳。

肾虚,也会引起咳。肾主纳气,如果肾气亏虚,呼吸不能敛藏,就容易出现“咳喘不得卧”的现象,常见于年老体弱者。这类人用普通止咳药,只是把咳嗽暂时压下去,病根还在,过几天又卷土重来。四、咳嗽不止,会带来什么问题?长时间的咳嗽,对身体是一种消耗。轻则嗓音沙哑,夜间难眠;重则气短乏力,咳到肋骨酸痛,影响日常生活。有些中老年人,咳嗽久了,诱发哮喘、支气管扩张,影响心肺功能。

有研究指出,超过三周的持续咳嗽,如果查不出明显病因,至少有30%以上与“隐性炎症”或“慢性内伤”有关,而非细菌感染。靠止咳糖浆,是治不了根的。五、一碗姜葱枣汤,什么时候喝最合适?这碗汤,在咳嗽初起,在受寒、怕冷、鼻塞、清痰等风寒咳嗽时用,最适合不过。最好在晚上9点前喝完,喝后裹上被子出点微汗,能明显缓解痰咳喉痒。连喝3~5天,往往就见效。

咳嗽时间久、痰黄口干或体质偏热者,不建议使用这方法。也不是所有咳都靠这一碗水解决,得根据身体情况具体看。最后说一句咳嗽别乱吃药,别一拖再拖,也别只想着压住症状。找对方法,哪怕是厨房里的一碗水,也可能是身体恢复的转机。

注明:所有图片已经授权;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本文仅供参考,描写的医疗知识真实有依据,但不能替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样并未影射任何事情,仅作科普。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医生或其他。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