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饮:引津归元,滋养气阴
生脉饮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气阴两亏所致的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从中医理论来讲,气具有推动、防御等重要作用,而阴在此处可理解为血液、津液等物质。当人体气阴两亏时,就如同生命的“燃料”和“润滑剂”都不足了,机能运转便会出现问题,进而引发心悸气短等症状。
生脉饮中的红参大补元气,为人体注入“动力”;麦冬滋阴润肺、益胃生津,补充人体所需的“津液”;五味子则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防止元气和津液的进一步流失。三药协同,共奏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从而使人体的气阴得以恢复,津液重新归位,回到其滋养身体各脏腑组织的正常轨道,改善气阴两亏导致的不适。
现代研究也证实,生脉饮具有保护心肌、提高免疫功能、抗氧化等作用,对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着积极影响。
二陈丸:引痰归元,化解痰湿
二陈丸源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中医界久负盛名的祛痰通用方,由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生姜组成,主要治疗痰湿停滞所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情况。在中医观念里,痰湿是一种常见的病理产物,它的产生多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关。当脾胃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水湿就会凝聚成痰,痰湿在体内四处流窜,便引发了一系列症状。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堪称“痰中将军”,直击痰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气中先锋”,帮助调理气机,让痰湿无处遁形;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从根源上减少痰湿生成,是“中焦稳定器”;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咳,充当“药中和事佬”。生姜则辅助半夏、陈皮增强化痰之力。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不仅能化解已经形成的痰湿,还能调理脾胃功能,使气机顺畅,让痰湿重新归位,排出体外,缓解咳嗽、胸脘胀闷等不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陈丸还具有平喘的作用。
平胃散:引湿归元,恢复脾胃运化
平胃散出自宋代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四味药组成,是治疗湿滞脾胃证的良药。湿邪是人体常见的致病因素,当湿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阻滞在脾胃时,脾胃的气机不畅,运化功能就会失常,人们往往会感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肢体困重、大便溏泻等。
方中苍术为君药,味辛苦性温,燥湿健脾之力强劲,能驱散脾胃中的寒湿之气,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如同“土地耕耘者”;厚朴为臣药,苦温下气,行气除满,既助苍术祛湿,又能消除湿阻气滞导致的脘腹胀满;陈皮为佐药,理气和胃、燥湿化痰,与厚朴相伍,增强行气燥湿之功;炙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兼能益气和中。四药合用,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效,使弥漫在体内的湿邪重新归位,通过脾胃的运化,从汗液、尿液等途径排出体外,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在现代临床中,平胃散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等属于湿滞脾胃的病症。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91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