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刚进夏天,李大爷因为颈椎有点不舒服,睡前总爱用手指去按耳后和颈部两侧。直到那天夜里,他突然觉得头晕眼花,浑身冒冷汗,家人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医生了解后,只说了一句:有些地方自己真不能瞎按,这地方按坏了可不是小事。李大爷才知道,原来自己习以为常的小动作里,还真有“雷区”。
你是不是也习惯揉脖子、拍脑袋,遇到全身酸痛时,用力多捏几下?别以为越使劲越舒服,人身上还真存在一些不能随便刺激的“死穴”。稍有不慎,轻则晕厥、头晕目眩,重则影响中枢神经、危害生命。到底是哪两个穴位要当心?平常按摩安全么?有没有什么信号一出千万别再碰?别急,下面细聊。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穴位能安慰,也有“死穴”,哪些不能按?
很多人对中医穴位有模糊印象,都觉得按摩舒经活络、保健养生,却忽视了穴位分布的特殊性。人体穴位多达 360余个,一些常用的比如合谷、足三里,确实利于健康。但也有一小部分关键部位,刺激不当,就是危险源。中医称这类点为“死穴”,常常集中在脖子、前胸、太阳穴一带,其中以下两个最有代表性:
人迎穴(颈动脉窦区) 位置:在脖子两侧,靠近喉结处的动脉搏动点。 风险:人迎穴正好压在主颈动脉窦上,是调节心率和血压的“开关”。如果过度、反复用力按压,容易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晕厥、脑供血不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年纪大、血管弹性变差人群尤其危险。查房时,医生都会明确提醒,绝不能乱按。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和眼角连线的中点偏外侧凹陷处,头颅比较薄,仅隔着一层薄骨和重要血管。 风险:太阳穴下方布满丰富神经和血管,随便重压易刺激三叉神经和相关血管,带来头晕、剧烈疼痛,还可能诱发短暂性失明和昏迷。临床出现过极少数“误按后昏厥入院”的病例,更别提被击打后致命的极端案例,轻易别碰。
这些部位,在特殊人群(老人、心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者)身上,敏感性更强。影视剧里“轻点死穴昏倒”,虽然夸张,但医学角度确实有科学来源。
不小心按了会怎样?身体会有哪些反应?
有人疑惑:自己平时揉颈、碰太阳穴,似乎没发生什么意外,是不是人人安全?其实,“危险不是百分百即刻触发,却是长期隐患,或在特殊情况下出问题”,尤其存在以下信号要警惕:
头部晕厥、突然心慌 比如颈部按揉后,突然眼前发黑、腿软冒汗,有人误以为低血糖,实际是按压“人迎穴”后,导致血压骤降、短暂性脑缺血。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局部剧烈刺痛、跳痛 有些人揉太阳穴时,出现单侧或双侧头痛,还可能伴随眩晕、耳鸣。三叉神经极容易受刺激引发剧烈不适,是“神经痛最典型信号”。
心跳加快或变慢 按压颈动脉窦时,有的人会出现心跳突然变慢、紧接着加速,甚至出现心律不齐,这一点中老年人最常感受明显。
手脚麻木、意识模糊 出现手指发麻、反应迟钝、困倦欲睡,尤其是对基础病人群,一定要及时停下,别小看这些细节。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特别是老人、动脉硬化或慢性病患者,血管调节本身就很“脆”。上述症状一旦频繁,自行处理风险极高。
如何避免穴位风险?医生教你三种安全自查法
大部分人养生思路没错,但有技巧。为防止“踩雷”,不妨跟着医生这样做:
明确“高危穴位区”,不上手 只要涉及脖子、咽喉、太阳穴一带,自己一律不做重度按压。想要放松时,换成热敷(如用温毛巾轻敷颈部)或轻柔地按摩肌肤表面,但绝不捏压动脉“脉门”和骨缝。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学会辨识异常反应,立刻停手 发现头晕、心慌、局部跳痛这些信号,养成及时停下、不强按的习惯。尤其日常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史人群,更要留心。
家庭养生优先远离“死穴” 穴位按摩优先选更“安全”的如肩井、合谷、足三里等,这类穴位经权威研究证实对一般大众有益处。实在觉得颈部不适,建议到资质正规医院或中医推拿科,由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方式。
如有头晕、昏厥、突发不适,第一时间就医 不能指望自我“拍一拍揉一揉”缓解,一旦有急症,延误可能严重。
说到底,养生不是比谁下手重,保健也不是盲目摁,要把握度和方法。家里老人或小孩,大家更应该知晓并口头提醒,生活中多一份“警觉”,少一份危险。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2.《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经络腧穴学》3.《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伤寒论》4.《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专业委员会指南》5.《中国针灸学会安全规范(2021版)》6.《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7.《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8.《中国穴位按摩临床手册》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ybx8.cn/?p=5684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