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把肾里的寒气清除,高血压就降了,牢记仲景1个方,一通二补三固
2025
09-06

把肾里的寒气清除,高血压就降了,牢记仲景1个方,一通二补三固

高血压降不下来?可能问题根本不在“压”上,而是你肾里那口“寒气”没出得去。有些人一辈子吃药都没搞明白,降压药为什么越吃越多,血压还是不稳定。

真正的“密码”,往往藏在你忽略的地方。肾寒——这个被许多医生忽略的因素,正是中医眼中控制血压的“开关”。张仲景早在《伤寒论》里就留下了解法,只是你没用对。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秘密,聊聊:肾寒是怎么让血压失控的?仲景用了哪一味方子?“一通二补三固”又是怎么操作的?文章不长,但说的都是你真该知道的事。

“肾寒”听起来玄,其实是个很“肉身”的问题

咱们不绕弯子,先说清楚:什么是“肾寒”?

不是说你肾真冻着了,而是说:肾阳虚、气血瘀、寒湿内困,导致肾气不能上行,水液代谢功能出问题,水滞不化、寒凝不散。这时候,血管就像橡皮管子被冻硬了,血流一受限,压自然就升上去了。

现代医学讲:高血压是血管阻力变大、血容量增多、心输出量升高造成的。中医说得朴素:“阳不化水,水反为寒”,肾阳一虚,水液不能温运,反而生寒,寒又凝血,血又不通,血压“呼”一下就上来了。两边说的其实是一回事儿,只是一个讲机制,一个讲状态。

肾寒不除,血压再怎么吃药压下去,也是暂时的。

为什么你越吃降压药越冷?真相扎心了

很多高血压患者长期吃西药,反倒越来越怕冷、浑身乏力、脚底冰凉。你以为是岁数大了,其实是药把你肾阳给“压”下去了。

西药大多是扩张血管、排钠利尿的逻辑,短期看血压是下来了,但阳气也跟着被泄了。中医讲“阳气者,若天与日”,肾阳一弱,寒气就趁虚而入。你越吃越冷,肾越虚,血管越硬,血压越高,恶性循环。

这就好比一个锅本来是靠火烧水,水煮沸后自然循环流动(气血运行良好),结果你把火关小了(水压下来了),但锅里寒气不散,水反倒结冰了(血流不畅)。

真正要降压,不能光想着“压”,还得从“寒”入手。

仲景留下的“肾寒解法”,其实早就写在书里

很多人不知道,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的真武汤,并不是光用来治寒湿感冒的。它其实是专攻“肾阳虚寒”这一路病机的核心方子。

真武汤的组成很简单:附子、茯苓、芍药、生姜、白术。别小看这五味药——

附子,补火助阳,为君药;

白术、茯苓,健脾利水,为臣药;

生姜,散寒温中,通达阴阳;

芍药,敛阴柔肝,防止附子温补太过。

这个方子,调的是肾阳,利的是水道,散的是寒邪。现代研究发现,真武汤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调整血管张力,对高血压、心衰、肾病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还在于,它不是头痛医头,而是从根上“化寒解冻”,让你自己有能力调节血压。

“一通二补三固”:把血压拉回正轨的“三步曲”

这不是哪个营销口号,而是我在多年临床里,总结出的一个调理肾寒性高血压的核心策略。

第一步:先要“通”得开,别堵着不动弹

肾寒不是一天寒出来的,很多人一查,肠道堵、血瘀严重、水肿明显,一身的“湿寒瘀滞”。这时候,不先“通”,补了也白搭。

怎么办?——用温阳化寒的法子通。比如真武汤加减,或配合桂枝茯苓丸、血府逐瘀汤一类活血化瘀的药物。

通了之后,人才慢慢有了“热气”,肢体温暖,头不晕、腿不沉。

第二步:“补”得及时,阳气才不掉链子

“通”是为了扫清障碍,“补”才是正事。阳虚体质的人,不能光靠外力,还得自己有“发动机”。

这时候,补肾阳是关键。我常用的思路是“真武汤打底,右归丸跟进”,再根据情况加上鹿茸、巴戟天、仙茅之类的温补药。

注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温补,关键看有没有寒象——怕冷、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迟。

第三步:最后“固”住阳气,别一激动又漏了

很多人一开始调理很好,结果一着急、一动怒、一吹风,血压又飙了——这就是没“固住”。

固阳,靠的是调神、养脾、顾肾。这时候饮食、作息、情绪就得全上。少熬夜、少生气、多吃温阳的食物,比如羊肉、生姜、黑豆、枸杞、桂圆。

而在药物上,我倾向于用金匮肾气丸作为一个长期巩固方,温补肾阳又不过火,能让人慢慢稳定下来。

为什么有人调好了,有人却越调越虚?

答案其实很简单:你是不是搞错了自己的“底子”?

不要一提肾寒就猛上附子、肉桂。有些人是“假寒真热”,寒只是表象,实则体内有热邪郁结、气机郁闭。

辨证,是中医的灵魂。调理肾寒性高血压,不是一个方子走天下,而是要看你:

是“寒而湿”?还是“寒而瘀”?

是“寒在上”?还是“寒在下”?

是“寒生自肾”?还是“寒由脾虚”?

只有搞清“寒从哪儿来”,你才能“通得准、补得对、固得牢”。

高血压并不只是“压”的问题,它是你身体“热力系统”的报警

西医看数字,中医看状态。血压高,不一定是血多了,而是路堵了、气虚了、寒凝了。

你可以把自己身体想象成一个四通八达的供暖系统。肾是锅炉,心是水泵,血管是管道,血液是热水。一旦锅炉不烧了,哪怕水泵再卖力,也送不出热水。这时候你去换水泵(吃降压药),不如先把锅炉点起来(温肾阳)。

不是所有高血压都得吃药一辈子,关键看你能不能“养回来”

很多患者问我:“我血压高,是不是就得吃一辈子药?”我说:看你是“机器坏了”,还是“火没了”。如果你只是肾寒引起的“功能性高血压”,是可以通过调整体质、恢复功能,把血压“养回来”的。

但如果你已经出现器质性病变:心肥厚、动脉硬化严重、肾功能不全,那就必须配合药物治疗。

关键是要早发现、早干预、别拖成“真病”。

用生活方式“保火”,才是真正的“降压术”

每天做的事,其实才是你血压升高的罪魁祸首:熬夜,阳气不藏;冷饮,寒气直入肾;久坐不动,气血不行;情绪不稳,肝气犯上;吃太咸,水湿内生。

我常跟患者说一句话:“你吃的不是药,是个习惯;你养的不是病,是种活法。”

想把血压调下来,得先把生活过热乎了。

别再盯着西医的数字,也试着听听身体的“温度”

高血压不是单纯的“数字病”,它是身体给你发出的“寒信号”。你越压,它越反弹;你越温,它越顺畅。

张仲景留下的,不只是药方,更是一种看病的智慧:从根本上调整体质,从寒气里找突破口。

真武汤不是神药,也不是万能,但它告诉我们:疾病的真相,往往藏在你忽视的体质里。

温馨提示:本文所提方法只适用于肾阳虚寒型高血压的调理方向,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切勿自行判断或盲目用药。

参考文献:

[1]余鹏飞,刘建国.真武汤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导报,2024,30(03):45-48.[2]李志勇,刘云.中医对高血压分型辨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5,31(04):501-504.[3]王海波,赵雪.真武汤加减治疗肾阳虚型高血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27(02):88-91.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