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心梗病人有三坎,熬过就长寿':三坎是指哪三年?55岁后请重视
2025
09-06

'心梗病人有三坎,熬过就长寿':三坎是指哪三年?55岁后请重视

心梗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雷劈,它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尤其是55岁以后,心血管像是走进了一段“危险期”,这时候身体里那根叫“冠状动脉”的管道,很可能已经悄悄堵住大半了。

有人说:“得了心梗,能熬过头三年,就有希望活得久一点。”这句话其实不无道理。“三坎”,说的就是心梗发生后的第一年、第三年、第六年,每一关都布满荆棘,只要稳稳地过了,后面的路才相对平坦一些。

为什么这三年这么关键?因为心梗之后,心脏就像被砸过的玻璃,虽然还能用,但已经脆了。如果护理不得当、治疗不到位,随时可能“二次破裂”。

第一年是最危险的,就像刚动完大手术的人,身体虚、免疫差,稍有风吹草动都可能出事。第一年内复发或猝死的风险非常高,所以这个阶段的监护和规律服药,真的一点都不能马虎。

到了第三年,有些人开始“自作聪明”:药不吃了,烟又抽上了,觉得自己“扛过来了”。其实第三年是“回马枪”,心肌纤维化、心功能下降的问题会逐渐显现,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心脏撑不住了,出现心力衰竭或者室性心律失常。这就像一个房子,地基已经松动,如果不修修补补,很容易整体倒塌。

第六年看似远,其实一晃就到。不少人挺过前三年后开始放飞自我,吃喝不忌,锻炼也懒得动,结果第六年突然“栽了跟头”。这时的心脏,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心肌瘢痕多、心室扩张明显,一旦再来次心梗,后果往往比第一次还要严重。

很多人都问我:“那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快心梗了?”其实身体早就给了你信号。胸闷、胸痛、出冷汗、恶心、乏力,这些都是典型症状,尤其是“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的感觉,持续几分钟甚至放射到左臂、下颌,一定不能大意。

但也有部分人很“安静”,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他们可能连疼都没感觉,只是“莫名其妙地累”。这种“沉默的心梗”才最可怕。

那是不是得了心梗就“判死刑”了?当然不是。现在治疗手段已经很先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支架)可以快速开通堵住的血管,溶栓治疗也能争分夺秒抢救心肌。

但重点是——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心肌损伤越小,预后越好。所以别再“扛一扛”,真出问题连“扛”的力气都没有。

生活方式上,能做的事其实很多。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控制情绪、保持体重、戒烟限酒、定期体检,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恰恰是决定你能不能“熬过三坎”的关键。

尤其是饮食结构,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高油高糖食品;运动方面,推荐快走、游泳、太极拳,每周至少150分钟。不是非得跑马拉松,能坚持才是硬道理。

国家现在也越来越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健康中国2030”战略里明确提出,要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不是等生病了才想起医院,而是在平时就把健康当回事儿。

还要提醒大家,体检不能只看表面。有些人说:“我血压正常、血脂也不高,怎么还会心梗?”问题就在于,有些“斑块”是稳定的,有些是“易破裂”的,这就需要做更深入的检查,比如冠脉CT、心电图、心脏彩超、动态心电监测。别怕麻烦,有时候一次体检,可能就救了你一条命。

写到这,我想说,其实心梗并非无法预防,也不是无法管理。只要你愿意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好好生活,这病真的没那么可怕。关键是那三年,每一坎都不能掉以轻心,每一步都要走得稳稳当当。

别总说“人都是一口气”,这口气是你自己争来的。

总结一下:55岁以后,心血管系统进入高风险期,心肌梗死成了“隐形杀手”。心梗之后的第一、第三、第六年,是决定能不能活得久的“关键三年”。

要避免复发和并发症,光靠运气可不行,得靠规范治疗和健康生活双保险。希望你预防比抢救重要一百倍,健康不是医院给的,是你自己一点一滴守下来的。

现在开始重视也不晚,哪怕你已经60岁、70岁,只要肯改变,就有机会活得更好、更长、也更有尊严。

参考文献:

[1]张艳君,王蕾,赵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24,21(10):68-72.[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方案[3]李建国,林晓东.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5,33(04):287-291.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