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心胆气虚型失眠:中医治疗与常用中成药
2025
09-04

心胆气虚型失眠:中医治疗与常用中成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失眠如同阴影般困扰着许多人。其中,心胆气虚型失眠作为中医辨证体系中的常见类型,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这类失眠往往源于长期精神压力、过度劳累或久病体虚,导致心胆两脏之气亏虚,进而引发心神不宁、睡眠障碍。

中成药因其便于服用、疗效稳定的特点,成为许多人调理失眠的选择。以下介绍几种针对心胆气虚型失眠的常用中成药,帮您对症选药:

1、安神定志丸:心胆气虚的“专属保镖”

成分:酸枣仁、人参、茯苓、茯神、远志、龙齿、石菖蒲、甘草等。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定志。方中人参大补心气,酸枣仁养血安神,龙齿重镇安神,石菖蒲开窍醒神,诸药合用,如同为心胆配备了一支“护卫队”,既能补充能量,又能镇守心神、增强决断力。

适应症状:特别适合以“虚烦不寐、触事易惊、胆怯心悸、气短自汗”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例如长期加班导致精神紧绷、稍有声响就惊醒的上班族,或经历重大事件后情绪脆弱、睡眠浅轻的人群。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柏子养心丸:心气虚寒者的“温暖守护”

成分:柏子仁、党参、炒白术、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等。

功效:补气养血,安神定志,兼能温养心气。方中柏子仁养心安神,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远志交通心肾,特别适合心气虚寒体质(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心悸时作)的失眠者。

适应症状:适用于心气虚寒导致的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伴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例如中老年人群因体质渐虚出现的睡眠不安,或长期思虑过度耗伤心气者。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酸枣仁汤:虚烦失眠的“清热安神方”

成分: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

功效:养心安神,清热除烦。虽以安神为主,但加入知母清虚热、川芎调气血,适合心胆气虚兼有虚热内扰的患者,可缓解“虚烦”之感(即心里烦躁却无实热表现)。

适应症状:主要用于虚烦不寐、心烦易醒、胆怯心悸,伴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例如更年期女性因阴血不足、虚热内生导致的失眠,或长期熬夜后出现的睡眠紊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若选择中成药,需遵医嘱)。

4、归脾丸:心脾同补的“气血加油站”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龙眼肉等。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虽主要针对心脾两虚证,但心与胆相表里,脾气健旺则气血生化充足,间接助心胆之气恢复。

适应症状:适用于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等,尤其适合因过度劳累、思虑伤脾导致的失眠,如备考学生、长期伏案工作者。

用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调理小贴士

中成药虽方便,但配合生活调理能事半功倍:

情绪管理:避免长期焦虑、紧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书法等方式舒缓压力,如同给心胆“减轻负担”。

作息规律:每日固定睡眠时间,即使失眠也不刻意强迫入睡,遵循“子时(23:00-1:00)前入睡”的原则,顺应阳气收敛。

饮食调理:多吃补气养血的食物,如小米、山药、莲子、桂圆等,忌生冷辛辣耗气之品。

穴位按摩:睡前按揉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胆俞穴(背部第10胸椎旁开1.5寸),每个穴位按揉3-5分钟,助于安神定志。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